近日,“信用医疗”在北京丰台医院正式上线。患者可通过信用授权享受初始就医额度2000元,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免除挂号、诊疗、检验、取药等重复排队缴费,给患者就医带来极大方便。
有人担心有患者利用“信用医疗”钻空子,恶意拖缴或欠缴医疗费。其实,“刷信用”看病是依托患者的信用身份和信用数据,那些曾经有失信行为的人,很难通过信用审核,也就无法享受“先诊疗、后付费”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医院的潜在风险。同时,对于失信的患者,也有相应约束和惩戒措施。
“先诊疗、后付费”的就医模式不仅是医疗服务领域的改革创新,而且丰富了信用建设的内涵,有利于增强社会诚信意识,值得借鉴和推广。
“信用”向“用信”转化的关键环节,是要让信用有价、信用有用、信用有感。我省金寨县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评出的信用户可在金融贷款、便民出行、文化旅游等方面享受政策实惠,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激发了产业活力,树立了文明新风。各地各部门应围绕群众办事难点、堵点,打造更多“信用+”场景,在医疗、养老、家政、旅游、购物、公共出行等领域,为信用好的人提供更多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先享后付等便利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信用”动能,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不仅成为个人干事创业、企业发展壮大的刚需,也成为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监管部门应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和诚信缺失问题,强化信用监管,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更好融入诚信体系建设,助力实现精准监督、全程监管。同时,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社会,人人既是践行者,也是受益者。要让讲诚信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让信用成为美好生活“通行证”,进一步推动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