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光村是肥西县三河镇下辖的一个村,靠近巢湖岸边。堂嫂的老家就在这里。20世纪90年代初,她随堂哥离开家乡落户铜陵。
2012年春节,我和堂哥堂嫂一道,从铜陵驱车前往滨光村,那是我第一次感受、体验这个村庄的风物。
一条杭埠河绵延百余公里,自西向东汇入巢湖,村户人家便依次坐落在河流北侧的大圩埂上。堂嫂兄妹五个,排行老四,除了一个姐姐嫁到河对岸,两个哥哥、一个弟弟都在滨光村。大哥常年与两个儿子在上海打工,逢年过节才回家。二哥固守田园,春耕秋收,还是村里的民兵营长。小弟驻守常州工地,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
一到春节,农村处处喜气,积蓄了一年的热情,此刻全部释放出来,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我与小弟同岁,见面也多,自然很熟稔。他家的两层小楼有些年头了,住着倒也宽敞,只是有两处感觉不便:一是停车,一是如厕。家在圩埂上,门前通行的道路本就局促,遇上错车更是小心翼翼。车只能紧贴房屋边缘停放,方才不影响出行。从圩埂下坡,穿过一大片菜地,再走百米开外,才有一农村旱厕——搭建简陋,没有顶盖,没有门锁,气味难闻,让人担心会不留神跌进粪窖。我劝小弟,真得把这厕所“革命”一下了!他憨厚地笑,解释说,自己经常外出打工,在家住得少,重修意义不大,“听说,我们这儿过几年就要拆迁了。”
第二天一早,我在一阵阵喜气鞭炮声中醒来。三河米饺是当地著名小吃,油炸后金黄酥脆,喷香扑鼻,虾仁糊馅软滑爽口。早餐再配上稀饭和原味腌豇豆,一顿饱食,好不快哉!这天约好了去河对岸的大姐家做客,那里属于庐江县同大镇。姐夫是渔民,一身捕鱼好手艺。9点刚过,他便开着一条家用小船来接我们了。
大姐从清早就忙开了,小银鱼、毛刀鱼、凤尾鱼,光是巢湖里的鱼就拾掇了好几样。有人提议去看看姐夫家的大船,一行人欣喜前往。大船在屋后,二十多米长,仿佛一个战场上凯旋的英雄,静静地泊在岸边,等待下一次的出发。沿着45度窄窄的跳板,上得偌大的船来,顿觉个人的渺小。船内设施一应俱全,俨然是一个水上之家。大船承载了姐夫一家人的希望,也放飞了丰收的梦想。
我去滨光村后过了几年,引江济淮工程开启,恰好经过滨光村,加上环巢湖大道开工建设,村子开始拆迁了,圩埂上的房屋不复存在。村民临时安置在村子中央一处狭长地带,简易活动房成了暂居之地。2017年,堂嫂父亲去世,我又去了滨光村。简易的酒席置于附近一块空地上,彩条布拉起了帐篷,紧挨着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不远处的回迁房安置点正在加紧建设。2019年冬,堂嫂母亲也去世了,我们再度赶到滨光村,送老人最后一程。当时听说,回迁安置房快要盖好了,开春就要分配到户了。
2020年,巢湖禁捕。姐夫放弃了从事多年的传统捕鱼业,领到了一笔政府补贴资金,处置了大船。听说,他后来在附近城市做了保安。
时光匆匆,一晃又是几年。今年国庆节,我们又一次踏上滨光村的土地。车子从开通不久的杭埠河大桥驶过,绕过三四公里匝道,一条宽阔平坦的环巢湖景观大道铺陈在眼前。几分钟车程,下一个缓坡,崭新的滨光村赫然跃入眼帘。
当年那个大圩埂上的滨光村呢?我感觉恍惚,不敢置信。时光莫非是魔术师,忽而变出了眼前这个百余幢连片的徽派建筑群!新村庄位于三汊河湿地,紧邻环湖大道,俨然一个临湖特色小镇。小区环境优美,清爽整洁,停车更是方便。楼房三四层高,天然气、水冲厕所一应俱全,农民文化站、污水处理站、交通出行、垃圾清运等配套齐备,与城里设施毫无二致。村里的田地流转,由大户耕种,农村社保为村民解除了后顾之忧。
60多岁的大哥在村里谋得一份工作,一家三代住着110平方米的房子,舒适畅快,其乐融融。二哥家门楣上挂有“文明家庭”“农村十佳文明户”匾牌,他的拿手好菜——虾酱蒸鱼、醋溜土豆丝又一次征服了我的味蕾,早餐的三河米饺依然美味如昨。
花香蝶自来。二哥告诉我,合肥市区不少老年人慕名而来,或租或购,选择在此安度晚年。这里空气好,景色优,生活费用低,离市区也近。最吸引人的一点是,每户村民都分有一块菜地,可以尽享劳作的欢欣。每天早晚,只见村民荷锄提锹,三三两两,菜地里勤耕细作,不亦乐乎。他们网上购肥,自给自足,邻里互赠,现采现吃。菜地里沟渠通水,插扦搭架,甘蔗、地瓜长势喜人,悬挂的秋茄、青葱的毛豆、细长的豇豆等各种蔬菜挤挤挨挨,蓬蓬勃勃,好一派曼妙的田园风光。
转眼十年,巨变无声。我见证了一个村庄的十年,看见了村民们脸上真诚的微笑,感受到他们精神上的愉悦、心底满满的快乐与幸福。乡村焕新颜,振兴康庄道。还有很多这样的村庄,和滨光村一样,蝶变重生,书写传奇。
下一个十年,更值得期待,再翘首憧憬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