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学同专业同寝室的四位女生,自律自强、勤奋好学,均被保研进名校——

“四姐妹”的大学时光

■ 本报记者 陈婉婉 本报通讯员 张苒 张敏

版次:06  2022年11月17日

近日,2023届研究生推免结果陆续揭晓。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同寝室的四名女生分别被保送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她们是李海恩、孙凤月、刘宁宁、樊星。

“我们专业避免不了和3D打印机、车床、数控铣床、激光切割机等重机械打交道,男女比例失衡。刚上大一时,男生学得比女生快很多,时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女生学机械一般都学不好的’。”樊星说。同处一个寝室的李海恩、孙凤月、刘宁宁与樊星一样曾一度陷入迷茫。然而,怀揣梦想、不甘落后的同寝室“四姐妹”选择了付出更多,她们互相激励。

这个寝室的“四姐妹”形影不离。她们一起选择同样的课程、同样的老师;她们一起早早赶到教室坐在第一排,一起泡图书馆;她们在课堂上相互监督,课后交流心得,分享复习笔记……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业的长进,她们对机械设计制造的兴趣日益浓厚,对这个专业的热爱程度日益增强。

刚进大学不久,“四姐妹”一起加入科技竞赛团队。“之前听说学长学姐通宵熬夜准备参赛作品,那时候不理解,但真的参与进来,就想做到尽善尽美,那些曾经认为承受不了的辛苦,在全身心投入中已变得习以为常。”李海恩说。3年来,她们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等12次,斩获全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金奖、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银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24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主持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项。

刚踏进大学校园,她们相互之间发问:想要怎样的大学生活?答案各异,但内核一致:不给自己设限,尽管勇敢尝试。

在大学校园里,她们有着多重身份。刘宁宁是院团委团务助理、班长、院学生会文艺部成员,樊星是班级生活委员、院学生会心理部成员,李海恩是班级团支书、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院学生会学习部成员。在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她们不断拓宽自我发展的边界,自由绽放青春的风采。

大学期间,她们积极参与生产实践、社会调研,写下了近10万字的报告。她们深知,所学的知识不只是为了升学就业,更重要的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家战略需求。“未来若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国家机械设计制造尽一份力量,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就是她们的心声。

“大家都说寝室是‘温床’,但我的室友们即便在寝室里也好好学习。这种氛围感染着姐妹们,也促进了大家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孙凤月说。

平日里,“四姐妹”约定:晚上11点熄灯,早上7点起床,保持作息一致,避免打扰他人。她们的宿舍门后贴着共同商议制定的寝室公约,共同遵守、彼此约束。

除了紧张的学习和科研,她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多彩多姿的。沉稳安静的孙凤月最爱刻纸;活泼开朗的刘宁宁和李海恩最爱书法与绘画;乐观爱笑的樊星最爱将生活中的点滴剪辑成充满记忆的视频……就这样,她们在大学里收获着美好,也收获着幸福。

大学四年,匆匆而过。但“四姐妹”携手并进、一路向阳的这段时光,却是青春岁月里最美好的印记……

扫码阅读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