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高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两个周转池,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推出一系列“强师惠师”举措——

造就新时代教育“筑梦人”

■ 本报记者 陈婉婉

版次:01  2022年09月11日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安徽是教育大省,目前全省各级各类在校生规模1297万人,其中727万人在农村。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教育工作、教师队伍建设记在心里、扛在肩上,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正加快形成。

“编制周转池”“县管校聘”“无校籍管理”,做大总量优化结构

为做大做强师资队伍,我省在落实正常教师配备编制标准之外,设立高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两个周转池,高校核增周转池编制1万名,主要用于编制总量外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鼓励高校设立特设岗位、流动岗位。

周转池建起来后,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明显加大。据统计,2018年以来,省属高校累计引育国家级人才64人,比2017年之前历年之和多228%。中小学核定增加周转池编制2.5万名,实行市域内定期动态调整、县域内每年调整。

为化解城乡学校之间师资配置不均、流动不畅的问题,我省大力推行“县管校聘”“无校籍管理”,在县域内统筹存量编制资源,按照“统一标准、岗位统筹、分类核定、职数统管”的原则,打破岗位资源校际壁垒,让教师从“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减小教师交流轮岗阻力。2021年,我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占比达13.5%,其中骨干教师占比达34.9%。

在此基础上,我省进一步探索,推进教师管理“三权”统一改革试点,将分散在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的教师管理权,集中交由教育部门行使,实现了转事权、放人权、给财权,目前改革已在5个县(区)试点。

全省各地把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地区结构的优化落实在新进教师中。“一校一策”加快配齐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一次性增加2113个编制。采取公费培养、定向培养、到岗退费等方式,2018年以来共补充教师2.8万名。着力扩大师范教育培养规模,省属高校师范类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招生数年均增长为9.1%、19.1%,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3个、2.6个百分点。

截至2021年底,全省教职工总量比2017年增长了19.9 %。中小学师生比全面达到国家标准。普通高中大班额从2017年的19.9%下降到1.5%,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从3.9%下降到0.32 %。

“三全育人”“教师教育振兴行动”,提升师风师德师能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我省把师德师风师能建设作为抓手,打造一支既有高尚师德,又有过硬本领的教师队伍。

10年来,我省不断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率先成立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打造出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大数据平台。

围绕铸师魂、守师道、立师表,各地各校每年开展不同主题的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在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推动下,我省相继制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和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持续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专项整治。2018年以来,全省共开展明察暗访6964人次,其中直查直办典型案件58件。受理群众举报投诉5226件,其中查实1102件,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开除或解聘处理。

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我省遴选出7个师范教育学科列入省级高峰学科,投入2亿元予以支持。通过开展“教研江淮行”系列活动,举办推选优质课大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科研成果评比等系列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能力。

我省将教师培训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以“国培计划”为龙头,分层分类开展教师培训。每年选派100名高中校长到北师大研修,遴选150名校长、教师到沪苏浙培训、挂职、跟岗研修。设立中国安徽教育海外培训基地,近4年共组织6批120人次校长、教师赴境外培训。

近年来,我省涌现出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叶连平、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孙浩、全国模范教师路丙辉等一批优秀教师代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国际基本科学指标(ESI)学科数快速增长。

“优先保障”“特殊津贴”“周转宿舍建设”,加强地位待遇保障

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关键是要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和待遇收入,让教师有奋进之志、无后顾之忧。近年来,我省破解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够强、教师负担较重等问题,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教。

省委、省政府严格落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优先保障政策,建立与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机制,实行中小学教师与公务员奖励补贴同等标准、同步考核、同步发放。仅此一项,全省每年增加投入超过55亿元。

在普遍落实不低于公务员工资收入政策的基础上,我省还对偏远农村地区教师、乡镇教师、特殊教育教师、专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额外再发放特殊津贴。按照“多劳多酬、优绩优酬”的原则,加大对创新人才激励力度。

为让乡村教师能扎下根,我省实施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2018年以来,全省共建设项目180个,建筑面积25.3万平方米,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