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齐心引水 干旱农田“解渴”

■ 本报记者 罗宝 本报通讯员 李邦军

版次:02  2022年08月25日

“这次干旱持续的时间太长,庄稼再不灌溉就要干死。不能等着‘靠天收’,咱们得行动起来抗旱自救。”近日,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太平集村党总支书记黄超抹了把脸上的汗水,指着眼前的大塘告诉记者,这里地处江淮分水岭易旱山区,原本清亮亮的水塘因干旱水位已下降到底部,部分地方已经露出了塘底。

“老百姓辛辛苦苦忙了大半年,眼看着收获季节快到了,不能让大家被干旱‘绊住了脚’。”黄超带着村干部到田间地头多次实地勘察后,迅速拿出了应对方案:疏通一条长达5公里的沟渠,把外水引到村民取水的地方。

说干就干,村“两委”成员、党员和部分村民,拿着铁锹、镐头等工具忙碌起来。虽然要挖的渠道不算特别长,但由于干旱,土地硬且杂草荆棘丛生,疏通起来尤其费事。“要挖的渠道不好施工,大型机械不能彻底解决,必须有人工配合。一路上都是长满刺的杂草,特别扎人。”参与疏通水渠的村民潘升龙对记者说,抗旱保粮人人有责,村干部都带头了,大家都参与了进来,再苦再累也要克服。

截至目前,太平集村干部群众已开挖18条水渠,先后购买20台水泵,全力提水保灌溉。

连日来,滁州市采取“提、放、引、调”举措,优先抽提河道水,节约使用水库水,引调外水补内水,科学配置水源,全力抗旱保苗。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提外水约8.1亿立方米,以“优水优用”为原则,细化大中型水库供水方案,优先保证饮用水,对农业灌溉实施计划用水、合理配水、节约用水。全市大中小型水库及塘坝灌溉已放水8.9亿立方米,还从长江引调江水约1.3亿立方米,协调引淮河水入高塘湖,全力保障沿河、沿湖泵站开机抢提外水灌塘灌库,增加内水储备。

天长、来安、全椒等地相继开展流动抗旱服务,动用抗旱机械设备131台套。滁州市供电公司成立96支抗旱保粮“皖美共产党员服务小分队”,对全市农业生产线路和秧苗浇灌电力设备进行全面检修维护,同时开辟农业用电“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为群众破解用电难题,保障秋粮生产用电。各地还实施水库、河流联合调度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