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沈小平

版次:06  2022年08月23日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践行党的宗旨,树牢群众观点,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两年来,安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总书记嘱托,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扎实开展暖民心行动,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始终恪守党的宗旨,多做暖人心、聚民心、强信心的好事实事,就能获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汇聚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牢牢站稳人民立场

人民立场体现了对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体现了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坚定追求。一要加强唯物史观教育。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永不脱离群众,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二要始终同群众心心相印。同群众心相连、情相系,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党员干部大多数都是直接面对群众,做的是服务群众、推动落实的工作,尤其需要增进群众感情、树立为民情怀,走近群众、融入群众,了解他们盼在何处、难在何处,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三要树牢为民造福政绩观。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把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效的标准。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先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真正的业绩。

紧紧依靠人民力量

成就伟大事业须有伟大力量。今天,要继续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一刻也不能离开尊重群众、依靠群众。一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群众之中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我们的工作就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就有强大的动力。二要汲取群众智慧营养。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就找到了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制胜法宝。既要主动放下架子、抛开面子,为群众营造一个能“敞开心扉”的环境,让群众可以毫无顾忌地打开天窗说亮话;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把“面对面”与“背靠背”、“个别听”与“集体谈”结合起来,搭建便捷、畅通的提意见渠道,把群众中成千上万个“诸葛亮”的智慧集聚起来。三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因此,要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凝聚动员群众以主人翁精神为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而奋斗。

时时想着民生福祉

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要牵挂群众安危冷暖。“百姓心中有杆秤”,群众在我们心里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也就有多重。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始终把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关切的事情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二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而是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认真研究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短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三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持续做大“蛋糕”;同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努力分好“蛋糕”。既要更加关注城乡困难群体,在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又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

始终体现群众意愿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的工作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一要敢于让群众当“考官”。为民办实事,办得实不实?办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群众永远是检验工作成效的“主考官”。不怕群众“出难题、找茬子”,敢于让人民阅卷、社会评判,经常看一看我们的工作是不是按照群众的要求在展开,看一看有哪些措施和办法还需要改进。二要善于用好民意标尺。无论是制定政策、出台规范,还是上马项目、资金安排,都要始终注重群众评价,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群众赞成什么就推动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使各项工作始终体现群众意愿,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三要勇于接受群众监督。群众的监督既是一道“防火墙”,可以约束我们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也是一套“杀毒软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我们工作中的缺点或不足。要更加主动和自觉地接受群众监督,用群众的眼光衡量我们的工作业绩,用舆论的批评修正我们的工作方式,用社会的关注确定我们的工作重心,用各种层次的监督净化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实现个人健康成长与事业不断发展双赢局面。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