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平“冷饮焦虑”需各方发力

■ 殷骁

版次:11  2022年07月14日

炎炎夏日,暑热难耐,买个雪糕吃,无疑十分惬意。可是,如今不少消费者随手拿起一个雪糕,等到结账时才发现价格不菲,但出于面子或不想再去挑选,只好忍痛买下,还没吃就来了个“透心凉”。这样的高价雪糕被网友调侃为刺伤钱包的“雪糕刺客”,“过去不敢吃巧乐兹,现在只敢吃巧乐兹”“高价雪糕需要自我隔离,别混在平价雪糕中给人灵魂一击”……调侃之余,凸显消费者的“冷饮焦虑”。

过去,雪糕平均零售价格在0.5元至4元之间,如今0.5元、1元的雪糕在市场上难觅踪影,5元一支的雪糕已算“良心价”,有的雪糕售价直抵百元。小小雪糕,为何价格越来越高?业内人士分析,除了部分雪糕因原料、人工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外,很多雪糕涨价与网络营销、资本推广、过度包装等因素密不可分。更有甚者,一些销售者故意不使用明码标价,雪糕标签内容不完整、货签不对位,或者把高价雪糕与平价雪糕混放在冰柜内,销售时不作区分,让人“盲选”,这就让消费者很难迅速、确切知晓雪糕价格,容易误买。

小小雪糕,饥时裹不了腹,弱时壮不了体,并非生活必需品,而且销售季节性强,属于快消食品。虽说部分消费者会为网红雪糕买单,但将一支雪糕打造成普通人“吃不起”“看不懂”的模样,不断挤占平价雪糕生存空间,消费者不再能想买就买、想吃就吃,那么他们往往就会对雪糕“敬而远之”,雪糕市场也会“高价不胜寒”,走上畸形发展之路。根据经济学原理,雪糕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不能相差过大,当推广成本、品牌成本过高,体验感和性价比没能同步上升,一旦营销风口逐渐过去,价格虚高的“雪糕刺客”还能有多少市场竞争力?如果消费者用脚投票,不再选择高价雪糕,那么经营者的利润空间也就被大幅挤压。

7月1日起施行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明确指出,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属于价格欺诈行为。相关部门应及时监管市场上的雪糕产品定价,规范市场行为。同时,鼓励、支持、引导既创新时尚又味美价廉的平价商品进入市场。商家应以优质材料、周到服务、合理定价塑造品牌形象、形成用户黏性,把伤人的“雪糕刺客”变成消费者买得起、吃得放心的“雪糕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