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又增效 种粮信心足

■ 本报记者 刘洋 本报通讯员 王章志

版次:01  2022年07月06日

7月4日,记者来到枞阳县会宫镇安凤村时,种粮大户、安凤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陶永春正带着儿子陶玉贤在用植保无人机给庄稼喷农药。

今年55岁的陶永春年轻时跑运输积累了一些资金,2008年回到家乡承包1600亩圩田,探索粮食规模化种植。

“我从小与田地打交道,当时看到农村有田地撂荒感觉很可惜,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种粮的想法。”陶永春告诉记者。

“你看这成片的田地,当初可不是这样呢。”陶永春说,田地才流转时高低不平、田埂太多,他边生产、边整理。2012年,他又流转1000多亩土地,种植规模进一步提升。2012年和2013年通过争取项目,他流转的大部分农田改造成了标准化农田,大大提高了综合生产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道理同样适用于种田。”陶永春告诉记者,这些年,拖拉机、收割机、无人机等大型农业生产机械基本配备齐全,农忙时节的用工量由早前最高时的20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10多人,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约了成本。他还邀请专家现场“把脉”,选用优良品种,采取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措施。如今,陶永春的2700多亩农田年产粮食近2000吨。

陶永春告诉记者,种田这么多年,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感受到政策环境越来越好。

“前些天,习近平总书记给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的回信,我认认真真地学习了。总书记对种粮大户提出了殷切希望,让我很兴奋也很感动,更加坚定了种粮的信心。”陶永春告诉记者。

“我的儿子现在也跟着我一起种粮,我们要努力把规模经营优势发挥好,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上带好头,在良种良法配套上作示范,真正做到多种粮、种好粮。”陶永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