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们,曾经困扰企业的问题解决了,市区配套的30多万元屠宰环节病猪无害化补贴资金已经到位!”日前,在位于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徽金盛食品有限公司,面对前来回访的淮南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企业法人代表赵晓娟连声致谢。
对走访发现问题的处置情况进行跟踪回访,让企业切实感受到“问题有人管、意见有人听、利益有人护”,这是淮南市纪委监委贯彻落实转作风、办实事、优环境工作部署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淮南市纪委监委围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把精准监督助推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点工作,了解并督促解决企业遇到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记者走进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联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高端医药原料药生产基地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企业相关负责人汪明东干劲十足,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此前,这家企业遇到了资金借转补的烦心事。淮南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对重点企业进行走访时,了解到该企业来淮投资后,经开区为支持企业发展,承诺该企业若能在2022年底前成为规上企业,就可享受60万元资金补助,并先以借款形式打到公司账户。“对于资金能不能顺利拨付,心里有点犯嘀咕。”汪明东说。
企业的痛点,就是监督工作的切入点。淮南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淮南市纪委监委派驻经开区纪检监察工委及时跟进,指导企业递交申请借转补的报告。仅仅用时3天,这笔60万元资金就完成了借转补的全部流程。
与安徽联创打通“堵点”迎来新一轮发展“亮点”一样,淮南泰复制药有限公司解决了企业用地属性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壮大规模。
“此前,我们公司在盘点资产过程中,发现所属90多亩土地性质为绿地,严重制约了公司发展。”淮南泰复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礼军说。
针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和诉求,淮南市纪委监委及时跟进监督,压实有关地方和单位为企解难题的主体责任,以“绿地置换”政策,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用地性质变更后,我们正在对3000多平方米的工业厂房办理房产证,下一步计划引入新的生产品类,扩大生产规模。”谈及未来,吕礼军充满信心。
“通过强化精准监督,促干部作风强起来,让发展环境优起来,真正为企业打通‘堵点’、化解‘痛点’、补上‘断点’、破除‘难点’,助推企业做大做强。”淮南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