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入托”促增收

■ 本报记者 武长鹏 本报通讯员 李鹏

版次:03  2022年06月07日

“7.4亩收了5200公斤,每公斤小麦3元,收入15600元。”6月3日上午,蒙城县三义镇楚楼村村民郭中平高兴地对记者说,她家今年种的20亩强筋小麦,预计能收入4万元左右。

当天,郭中平家的麦子开始收割。她站在田头,看着收割机在田里穿梭,等待“颗粒归仓”。“轻轻松松就能有这样的收成,全靠俺村的‘田保姆’!”郭中平告诉记者,在“田保姆”的帮助下,她改种了更高产、售价更高的强筋小麦品种,不仅产量上来了、价格提升了,还买到了更便宜的种子和化肥,享受价格更低的农机服务,“算下来,每亩地一年还能节省70多块钱的开支。”

郭中平口中的“田保姆”,指的是蒙城县正在推广的农田“大托管”服务。三义镇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邵颖告诉记者,“大托管”是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筹对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实行“种肥统供、植保统防、农机统配、订单统销、灾险统保、服务统筹”的“六位一体”社会化服务。“加入‘大托管’后,从种到收,全程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村民只需做好日常监督,有了更多时间通过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邵颖说,在坚持自愿加入的前提下,目前该镇16个中心村全部实施了“大托管”,全镇85%以上的农田都是“大托管”服务对象。

实行“大托管”后,村民成为“甩手掌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与农资公司、农机服务合作社、农业综合服务站、小麦订单企业等的对接工作。

“实现了规模化,我们就有了更强的议价能力,可以拿到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和农机服务。”三义镇楚楼村党总支书记楚保前说,合作社按照每公斤小麦收取6分钱服务费的标准提供托管服务,2021年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6.5万元。

蒙城县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副站长李文好说,2021年该县村级“六位一体”社会化服务收入2700万元,村均增收10万元以上。加入“大托管”的农户粮食单产均在1000公斤以上,高于普通农户。另外还增加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经测算,1个农村劳动力每年除减少因农事往返费用1000元、减少误工损失2000元外,可增加工资性收入10000元以上。

目前,蒙城县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大托管”服务模式,全县194万亩小麦播种面积中,有92.55万亩实现了托管。今年午收,“大托管”服务的小麦实测亩产600公斤以上,较普通农户增产约50公斤,同时午、秋两季每亩土地降低生产成本约80元,可为农民增收超过2亿元。

随着“大托管”效益持续显现,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让农田“入托”。蒙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冯怀宇表示,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该县将继续大力推广“大托管”服务模式,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降成本、增收入,把粮食“饭碗”端得牢牢的。

近日,亳州市印发“全托管”“大流转”“地入股”服务经营模式示范推广实施方案,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实施主体,在全市范围内示范推广“全托管”“大流转”“地入股”模式,实现“人、地、机”三结合,促进农民和村集体经济“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