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机声隆 帮扶暖民心

版次:04  2022年06月04日

(上接1版)

截至6月3日,淮南市40万亩油菜已经收割完毕,336.7万亩小麦已经收割308.6万亩、占比91.7%,为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人歇机不歇 农机抢收忙

在凤台县岳张集镇六院村千亩连片麦田里,记者看到,十几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联合作业。机声隆隆里,饱满的麦粒倾泻而出,一辆辆运粮车来回跑个不停。

凤台怀彪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负责人徐怀彪告诉记者,他们相继投入12台套大型联合收割机,抢收小麦。每台农机配两名农机手,人休机不停,做到5000亩订单小麦颗粒归仓。

夏收是“三夏”的关键一环,既关系“丰收在望”转化为“丰收到手”,也关系夏种顺利进行。淮南市抢抓有利天气,人歇机不歇,做到“成熟一片、抢收一片”,最大限度发挥农机效能。

“小麦长势良好,颗粒饱满,每亩产量近900斤,又是一个丰收年!”寿县茶庵镇农技站站长祝永忠高兴地告诉记者,全镇投入260多台机械,7万亩小麦收割接近尾声。

淮南市合理利用小麦成熟时间差,强化机具调度,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和主要干道设立联合收割机绿色通道,设立跨区作业接待站,组建农机维修服务队,巡回开展维修服务。

淮南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管理科科长陈怀萍介绍说,为组织好小麦抢收工作,淮南市投入联合收割机2万余台套,加快抢收进度,机收率稳定在99%以上。

6月3日,记者走进潘集区夹沟镇,随处可见秸秆打捆机忙碌的场景。田地里,一台台打捆机“张开大嘴”,一簇簇秸秆瞬间被吸走,旋转、压缩、捆绑,“胖墩墩”的秸秆团整齐地排列在田地中。

潘集区是全省42个粮食主产县区之一,小麦播种面积近40万亩。夹沟镇农业农村办主任徐静静告诉记者:“收割一块、打捆一块,秸秆回收利用走上了生态环保、增值生效的发展路子。”

土地大托管 午收更高效

炙热的太阳“烤”着麦田,一阵阵热风掀起层层麦浪。寿县小店镇杨圩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托管种植的4500亩小麦迎来了收获的季节。金色的麦浪里机声隆隆,农民品味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淮南市在全国首创以“两委托两跟进一托底”为主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不仅解决了耕地“撂荒”问题、维护了粮食安全,还为小农户提供耕、种、管、收、售等全流程服务,推动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

农村“三变”改革后,杨圩村成立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率先在寿县尝试开展农业生产“大托管”。零散农户以每亩每年1200元的价格,将土地“委托”给杨圩村委会,村委会再将土地“委托”给合作社,统一进行粮食耕种、管理、收割。

“通过统一技术指导、供种、耕种、统防统治、统一收割,我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业链。”凤台县沿淝糯米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宏斌告诉记者。不到半个小时,机手们便将杨村镇店集村75岁农民苏孝田的22亩小麦收割完毕。

“有了土地托管,俺们成了‘甩手掌柜’!”苏孝田坦言,儿子、媳妇都在外地打工,自己年龄大了,对地里的活“有心无力”,有了这一新模式,家里的地再也没有撂荒。

借助全程耕种托管服务,淮南市有效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以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