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风雨共担 守护活力校园

■ 本报记者 陈婉婉

版次:12  2022年04月22日

4月20日,合肥工业大学校园内,学生在放风筝。该校落实属地校园封闭式管理期间,组织学生有序开展课外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陶冶艺术情操。本报通讯员 周慧 巴依尔塔 摄

3月以来,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波及部分地区,我省115所高校内聚集着大量人群,他们的安全和健康牵挂着上百万家庭的心。记者调查了解到,各校都迅速行动,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牢牢织密疫情防控网,守护平安校园,保护师生安全,保障生活有力有序运转。青春有爱,风雨共担,活力校园,别样温暖。

封闭管理讲科学

不放过每个细节

安徽农业大学自校园封闭管理以来,“住宿区到教学区通行”“线上线下教学”“请销假管理”“核酸检测”都成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高频热词。“把学生封闭在校园内进行管理,是为了隔离病毒,决不能堵了学生的心。”这成了安农大所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共识。在这段特殊的时期内,该校党委迅速拓宽学生反映诉求的通道,深入师生问需问策,升级“书记校长信箱”平台,把“急难愁盼”变成学生的满意清单。

“为了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我们不久前在‘书记校长信箱’平台专门增设了满意度评价功能,同时招募6名本科生和2名研究生作为学生监督员,定期梳理来信咨询内容、跟踪问题处理进展情况。”该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4月初,该校经济管理学院汪同学遇到一件麻烦事:因为疫情影响,复试只能线上进行,他担心寝室网速不行、环境不好,情急之下向“书记校长信箱”求助。第二天,学院老师联系了他,通知他到时候可以到学院临时组建的复试专用室参加复试。

让他更没想到的是,一封小信件促成了学校共同行动。了解到考研同学们的“头疼事”,各学院纷纷行动,把一间间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变成了临时复试室,学校信息办负责调试网络,志愿者负责现场环境,一张张临时张贴的复试教室提示纸成了学校暖心的风景。据统计,近段时间以来,“书记校长信箱”平台的学生回复满意率达到85%。

在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面前,安徽大学校医院的30余位医护人员,为3个校区、4万多名师生提供24小时医疗保障服务。学校每周组织全体师生员工(含第三方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全覆盖轮检,重点加密教师、后勤保障人员等非住校人员的核酸检测频次,严格按照每周不少于2次的要求入校开展核酸检测。

安徽中医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扩大专兼职咨询师队伍,积极开通线上和线下两路咨询预约通道,确保有心理困扰的师生预约通畅、应咨尽咨。心理咨询师团队发挥个人专业专长,充分利用心理沙盘、生物反馈、心理宣泄等专业设备,有效疏导师生各种心理压力,引导师生保持理性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为提升疫情防控应急能力,安徽三联学院开展了核酸检测“实战”演练;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推行网格化管理和“地毯式”筛查,对学生坚持晨午晚检、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做到底数清、台账明,推进教职员工“家校两点一线”,实现闭环管理。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85名教职员工志愿值守校园,日夜守护全院3605名在校学生的“健康绿码”,每两天组织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自创活动亮点多

释放青春有活力

“封校后,课余时间只能在学校里活动,不能离开校园。一开始有点不习惯,但是大家尽量调节心情,组织活动充实课余生活。”安徽师范大学本科生小于说。每天晚上7点左右,她和广场舞爱好者们都会在学校东门附近广场集合跳舞。伴着欢快节奏,她们的律动更加青春,舞姿更有活力,演绎出别样的新潮。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这个广场舞社团越跳越火,相关视频已经从校内火到了抖音、b站,登上了热搜榜。“疫情改变了生活方式,但青春不会被束缚,只要有信心,保持乐观,封闭的生活也能变得很有趣。”小于说。

大学生是一个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的群体。因疫情封校管理期间,很多高校都精心策划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合理放松心情。安徽工程大学多个部门联合开展“‘漫’享校园春天”系列微活动,两个校区的380多名学生,分成27个组,参与团体心理辅导。安庆师范大学开展“春日来信”活动,通过素未谋面的学生互换手写信件的方式传递春日温暖。桐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音乐专业的学生自发开起了校园音乐会,在歌唱中绽放光彩,演绎青春。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院在校学生举办“校园生活随手拍”摄影比赛,鼓励学生们在校园封闭管理期间,通过镜头记录校园里平时被忽视的小美好。

体育健身活动既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能力,更能强身健体,也成为各家校园活动的热选内容之一。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广播操比赛、花样跳绳比赛、拔河比赛、风筝比赛等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月活动。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组织了荧光夜跑活动。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在筑牢疫情防线的同时,在校园内开展起疏密适宜拔河比赛、有氧操等文体活动。

体验“爱”与“被爱”

逆境也是成长时

“学校的资助很及时,解决了我的生活困难,也保护了我的个人隐私。”4月12日,来自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学院的小刘同学发现校园卡中多了几百元钱。看了短信提示才知道,这是学校为受疫情影响的部分生活困难学生发放的临时补助。小刘来自山西农村,家中仅靠父亲在上海务工收入维持,近期父亲没了收入。懂事的小刘平时通过家教减轻家长负担,但最近也不能外出兼职了。经济发生困难后,自强的小刘一声没吭。学校通过智慧信息系统发现,他每天在食堂的消费信息明显减少,再经过其他信息,确认了他的困境,及时施援。和小刘一样,安徽农业大学其他306名学生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到了临时补贴。

据记者了解,我省很多高校在这段特殊时期,都加大了对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学生的关爱和补助力度。安徽师范大学对受疫情影响的128位贫困学子共资助13.7万元现金,还向17名贫困学子发放洗衣粉、书籍等价值0.61万元的物资。在封闭管理期间,部分学生因为疫情不能正常返校,巢湖学院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辅导员和专业课老师用心用情,开启课堂直播,在教室里架起三脚架,线上直播同步授课,让不在校学生课业学习不掉队。

在收获爱心的同时,大学生们也学会了成长和担当。为了解决封校期间同学的“理发难”问题,黄山学院19级社会体育专业的邵思成同学和20级社会体育专业的邵艳峰、翁同康同学挺身而出,在学校的支持下将16栋307、509和510三个男生宿舍改成了“临时理发店”,兼任起“校园理发师”。安徽师范大学实行校园疫情防控封闭以来,后勤人员严格按照属地防指要求,克服种种不便,做到“只进不出”。安师大为他们提供了临时住处和部分基本生活物资,但仍缺少一些被褥。消息传开后,短短两个小时内,就有243位同学将自己多余的被子捐了出来,送到后勤人员手中。学校表示疫情结束后,会将清洗好的被褥送还给大家,但很多同学都表示:“爱是相互的,请叔叔阿姨们放心无偿使用,不用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