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平凡,亦不凡;他们无名,亦英雄。在疫情防控中,淮南市的志愿者们用默默奉献诠释志愿精神,用凡人善举彰显人间大爱——

“红马甲” 传递温暖力量

■ 本报记者 柏松

版次:10  2022年04月21日

守护 王艺林/绘

扫码阅读 更多内容

“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安康码、行程码请出示一下!”4月16日一早,安徽好人、淮南红十字会“好人”志愿服务队队长朱士兵便带领着志愿服务队30余名队员前往东津渡卡点,执行疫情防控任务。他拄着双拐,单腿撑地,已经坚守了整整20天,成为这个春天里的“最美逆行者”。

在淮南市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一道独特的红色风景,他们身着红色马甲,戴着“疫情防控”红袖标,坚守在交通道口、各个社区、检测基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他们用爱的行动彰显了淮南温度,构筑起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坚强屏障。

防疫一线的“党旗红”

做好小区进出人员登记、测量体温、提醒居民减少外出……4月15日,主动请缨的凤台县城关镇福海园社区83岁的党员志愿者童守一丝不苟地忙碌着,除了做好社区居民的劝导员,他还认真地为居家隔离群众进行心理疏导。“抗击疫情,守护好第一道防线,我要在社区这个阵地上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岗位就是战场。自3月26日凤台县发现1例核酸阳性人员后,一场斩断疫魔毒爪、守护淮南家园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骤然打响!

如果疫情防控有颜色,那一定是党旗红。疫情发生以来,淮南市委发出《致全市共产党员的一封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闻令而动、尽锐出战,一支支党员服务队、一名名党员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做到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

“我是党员,我先上!”这是山南公安分局党员志愿者冯青松在淮南高新区产业园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经常对同事说的一句话。他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主战场,遇到突发紧急情况,总是冲在最前沿——迅速穿好防护服,和医护人员一同进入隔离区解决问题。面对危险,冯青松早已习惯:“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早日战胜疫情,大家都能过上正常有序的生活。”

煮饭、做菜、打包、配送……每天早上8点开始,8位田家庵区社区志愿者便在新淮街道的爱心小食堂里忙活起来,他们要保证每天中午、晚上能够准时把爱心饭菜送到一线防疫工作人员的手中。党员志愿者曹阳告诉记者:“疫情突发后我立刻被抽调来值守了,家里也没来得及囤点菜,白天又没时间买,晚上回家的时候才能买一些方便食品。现在有了小食堂,每天都能吃到热腾腾的可口饭菜!”如今,爱心小食堂已免费为街道防疫工作者送出爱心饭菜2万余份。

党员志愿者们不少都是“90后”或“00后”的青年人,他们连点成线、聚线为网,成为每一户居民最为信赖的“守护者”。

检测现场的“红马甲”

3月31日上午,安徽好人、淮南市运泽双孢菇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献珍为大通区孔店乡洪圩村捐赠了价值4000元的生活物资,助力战胜疫情。“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作为一名志愿者,我要为疫情防控尽绵薄之力。”

新冠肺炎疫情再度袭来,淮南市红十字会充分发挥广大红十字志愿者的作用,组织动员志愿者积极投身抗疫一线,助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4月8日晚22时30分,淮南市红十字好人邦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李文菊忙完一天的工作,从淮南市奥体中心大规模核酸检测基地离开。

当天是她儿子的3岁生日,她却已有半个月没见到儿子了。此前淮南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陈玉琴在电话里还劝她常回家看看:“孩子在你肚子里就跟着参加志愿服务了,他可是淮南市年龄最小的‘老志愿者’!2020年抗疫,孩子出生才几个月就被寄养在别人家,如今不能再亏欠孩子了!”

“想送给孩子一个生日蛋糕,却忙得抽不开身……”李文菊边走边想,手机视频电话响了起来。视频的另一头,潘集的红十字会志愿者带着自己制作的生日蛋糕,正在给她的儿子过生日,孩子对着镜头甜甜地说了一句:“妈妈辛苦了,我长大了也要当志愿者!”

每一天,奥体中心大型核酸检测基地都非常繁忙。外援“大白”在日夜忙碌检测样本,而为他们提供后勤服务的“淮小红”也日夜奔忙,穿梭于库房和工作仓,负责基地所有物资的搬运、管理、统计、发放、运送、账务,以及环境消杀、废弃物清理,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不拿一分钱工资,但是在疫情袭来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无私奉献,这正是志愿服务精神的最好诠释。截至4月17日,淮南市共有22支红十字志愿服务队、1.1万余人次红十字志愿者在抗疫一线服务,服务时长13.7万余小时。

送货路上的奉献者

4月16日上午,家住谢家集区的杨女士给95128热线打来电话,患有肾衰竭的她定期到医院治疗已有一段时间。由于公交停运、出租车停运、交通管控……她心急如焚。

疫情防控隔不断人间温情,杨女士的需求被95128热线发布到“老弱病残孕”应急保障微信群里,志愿者出租车司机张保顺点对点将杨女士送到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候杨女士顺利就医、取药后,又将她安全送回小区。

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不住关爱与温暖,一个个平凡人的逆行,一个个普通人的携手,搭起了一道道阻击疫情的防线。

为了保障小区静态管理期间居民的基本生活,八公山区“90后”志愿者陶岩既当信息员、采购员,又当分拣员、快递员。挨家挨户收集居民需求,起早贪黑代购送货,经常忙到凌晨。

孤寡老人、残疾人需要特别照顾,老旧小区、开放式小区需要特别关注,志愿服务力量便聚焦这些特殊人群、重点区域。

“你们疫情期间工作这么忙,还经常来看望我,真是太感谢了!”78岁的陈西杰老人是毛集实验区夏集镇陈集村一名分散居住的特困人员,疫情期间,其监护人无法履行照料职责。志愿者陈西宏便承担起照顾他的重任,每天坚持去看望老人,给他带去食品、生活用品等,帮他测量体温,照顾其日常生活。

志愿者们的默默奉献,解开了一道道百姓生活的难题。他们的爱心就像点点繁星,温暖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已成为越来越多新时代淮南人的价值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