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馆里的志愿者

■ 郜磊

版次:10  2022年01月28日

2022年开篇,在隆冬的寒意中,一句“欢迎参观芜湖好人馆”的热情招呼,开启业余讲解员们新一年的文化志愿服务。

“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丁川之老人已经78岁了,最小的李平也有52岁,平均年龄超过60岁。他们中有曾经的广播员、退休干部、在职的幼儿园园长……”队长朱翠华说,就是这支“超龄”讲解员队伍,累计志愿服务达到15000小时,人均服务315小时。

声声宣讲,深情无限。朱翠华72岁了,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十多年前她由幼教岗位退休之后,投身于社区文化志愿服务,并以优异表现获评“芜湖好人”。2015年,芜湖好人馆开馆,请她这位“芜湖好人”来承担义务讲解,并组织讲解员队伍。据当时协助朱翠花的张洁芳回忆:“好人馆长达50多页的讲解文本,要求讲解全程脱稿,朱老师用了两天时间把材料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对于她这个年龄的人来说,记忆力早已不是强项。她就强背,把材料拆开,贴在家里的门上、冰箱上、厨房里,抬头就看见,做家务背,买菜背,连在小区散步都在背,她的这种精神感染了我。我二话没说接过来二馆的28位好人事迹材料,并参加了市文明委举行的好人事迹演讲比赛。”

“好人馆,展出的是故事,是人生,是大爱,是感动。我们对每个好人的事迹都进行梳理、提炼,形成一套符合观众需求的形式。”朱翠华和队员们根据不同的观众群体,选择最合适的典型介绍,比如,对于国家、各省市领导前来参观,朱翠华首推“京城人民的守护神、也是安徽人骄傲的董学法。他是芜湖无为县泥汊镇人,1988年到北京,为保一方平安,多次勇斗歹徒、多次受伤、曾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面对当地群众,他们则会推出身边典型进行生动讲解。前不久,朱翠华讲解公安干警张磊的事迹,讲到他身负多处刀伤,流血不止,临终前还在叮嘱战友要注意防范,抓住歹徒,她和观众一起流下感动的泪水。讲解结束后,一位听众动情地说:“我没想到,直到今天张磊的照片还挂在这里,他的故事被你说得这样感人!”原来张磊是这位观众的侄子。面对大学生参观群体,张洁芳会把市民身边的“80后”、“90后”典型重点推出,“7路公交车上有个‘拖把哥’周德利,危急关头,用拖把拦住了在公交车上砍人的菜刀女……”枯燥材料稿转换成了鲜活口语,好人的善行得以生动再现。

同时,志愿服务队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创作编导大量的诗朗诵、小品、快板、三句半等文艺节目,带领群众活跃在基层文化舞台。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朱翠华创作了新编快板《今年过年不串门》《众志成城抗疫情》,并录制成视频,用普通市民能够听得懂、易传播的形式对疫情防控知识进行宣传。志愿者们还带着根据好人事迹自编自演的小品、戏剧、朗诵等节目,走进街道社区、大中小学校幼儿园、机关企事业单位、军营和偏远山乡,受众达12万人次。

处处善行,真诚无价。2021年的最后一天,朱翠华忙着带队参加芜湖市原创诗歌朗诵颁奖活动,表演歌舞《盛世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他们专门为这次活动创作了诗歌《人民城市人民建》。志愿服务队并不满足于单纯站在馆里讲解,还策划组织了“好人感动在身边”等活动。2016年春节前夕,志愿者们自费买了电热毯、春节大礼包等慰问品,踏着冰雪湿滑的道路,慰问好人陶家兰、吴明……2018年9月,他们走进无为县开城镇幸福村,捐款5000元。2019年5月,他们为“春蕾”妇女儿童公益活动捐款3000元。2020年2月,他们为赴武汉抗疫的医护人员捐款4000元,还为各社区抗疫社工们送上自费买的水果。他们每周定时为智障儿童教授手鼓,春节、元宵节为老人们洗脚、送餐。多年来,这支来自好人馆的文化志愿服务队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矢志不渝。

很多受到志愿者精神感召的市民,也自发加入队伍。林鸿,一干就是6年,无怨无悔,成为队伍中的骨干。吴京敏,家有80多岁老母亲,住处远离好人馆,但讲解随叫随到。李平、开江荣的“播音腔”,深受观众好评。何清、吴群,讲解字正腔圆、形象气质俱佳,成长为好人馆骨干。吴群、朱本鹤、李年生还被评为2020年芜湖好人馆最美志愿者。志愿精神还走进了校园,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都成立了志愿服务队,芜湖市第29中学初一学生陈冠天、孙艺萌组织成立了“学雷锋小组”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年轻人,利用节假日来到芜湖好人馆参与志愿服务,目前,该馆注册志愿者人数已经壮大到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