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公益路上的安徽律师

■ 本报记者 李晓群

版次:02  2021年12月28日

合肥市60余家律师事务所积极参加“警民联调”机制,与全市40家派出所结成对子,律师事务所每周安排1名律师到结对派出所值班不少于两个半天,协助派出所处理辖区内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参与纠纷调解,极大提升了调解成功率。这是近年来我省律师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的一个缩影。

公益诉讼,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我省律师通过成立环保律师志愿团,为环境受害者提供法律帮助,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发起公益诉讼,代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指导环保组织依法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提升公众环保意见和社会参与度,形成了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2020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市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实践全覆盖,累计办理128起赔偿案件,赔偿金达1.3亿元。

靠前站位,治理源头,是我省律师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手段。广大律师充分发挥调解员、宣传员、服务员和参谋员作用,按照“一社区一律所”原则,积极开展“律师进社区”服务活动,与社区、乡镇结对,定期开展公益法律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打造社区法律服务的“全科医生”。

据统计,迄今为止,全省共有6057名律师担任17542个村(居)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他们努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律服务。省律师协会专门组建“县域律师宣讲团”,走访全省59个县(含县级市)、161家县域律师事务所,重点培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队伍。

为使困难群众法援精准化,广大律师聚焦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等群体,将法律援助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我省已连续10多年在岁末年初统一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维权活动,开辟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对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优先受理、优先指派,涉及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的案件,免于经济困难条件审查、当日受理、当日指派。

同时,我省律师积极参与公益志愿服务,自2009年起,连续13年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先后派出66名律师96人次奔赴中西部偏远地区从事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823件,帮助化解矛盾纠纷80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4.5万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42亿元,受到司法部、受援地政府、群众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