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婉婉 本报通讯员 刘爱华

“金手指”激活创新创业教育

版次:12  2021年12月17日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打造“金课”体系,培育“金奖”项目,建设“金牌”导师团队,培植“金字”招牌,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高校双创教育之路——

陈婉婉

本报通讯员 刘爱华

近日,首届全球科大人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合肥落幕,比赛特别面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师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吸引了240余个项目参赛,为在校师生、校友搭建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这是中国科大近年来双创教育不断创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校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打造“金课”体系,培育“金奖”项目,建设“金牌”导师团队,培植“金字”招牌,通过这四根“金手指”的指引,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科大特色的高校双创教育之路。

“金课”提升育人质量

《创业会计与财务》课程刚开始,一位神秘的旁听者从教室后面悄悄推门而入,静静听完整节课,他来到授课教师张瑞稳面前,含笑称赞道:“张老师,您讲得太好了,我不知不觉听了整整一节课,谢谢您!”这位神秘的旁听者,是该校党委书记舒歌群。不久,舒歌群把听课感受反馈给了该校双创学院常务副院长朱东杰。朱东杰舒心地笑了:“看来我们打造‘金课’的努力,方向是对的”。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从尝试探索阶段发展到细化分层、多元发展的新阶段。作为一所以基础科学研究著称的高校,如何基于科技创新开展双创教育?中国科大对双创教育有着清晰明确的定位: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能力和素质,能应对未来发展的困难和挑战,能担当起未来国家建设的重任、拥有更多职业选择和发展空间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学校领导班子一致认为,“面向未来,创新创业教育要实现高水平发展,必须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课程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于是,从2019年11月中国科大双创学院成立起,该校就抓住课程建设这个根本,筹划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双创课程体系。

经过多次研讨,双创学院最终确定了“分段培养、分类指导、校企结合、面向实战”的课程体系建设原则,并由此提出了课程“标准”:课堂上不讲或少讲理论、从实战角度提炼有价值的知识点。这对传统课程是颠覆性的改变,对老师也是极大的挑战。

短短两年时间的打磨,《创业会计与财务》等10门选修课程已成为双创学院的招牌“金课”,不仅全部纳入学校本科生通识教育模块,并且向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开放。其中,《设计创新思维》还荣获教育部“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金奖”点燃学生激情

各类双创大赛是双创教育的“练兵场”,更是点燃学生激情的“燃点”。中国科大以“互联网+”“挑战杯”等系列赛事为抓手,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讲堂”“双创训练营”等多种形式和不同切入点的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

近年来,在各类双创赛事中,中国科大获奖数量和质量均有大幅提升。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该校共获得国家级、省级金奖27项,开创了该校在此赛事上的最好成绩。在2021五角场创新创业大赛(同济专场)中,中国科大学生团队与来自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等14所高校的30余支创业团队同台竞技,最终荣获金奖并名列金奖首位。

成绩可以证明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有潜力和竞争力,但又不能仅凭成绩来评判学生和项目。某个团队在“互联网+”比赛中没有获得奖项,团队成员们有点气馁,想中断项目。指导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开展双创项目的初心是什么,是为了提升自我、实现梦想,还只是为了比赛?团队成员们思考之后豁然开朗。通过参赛,大家明白了比赛只是手段,“以赛促学、促教、促创”才是目标。

比赛有终点,而团队和个人的成长永远在路上。学院领导班子达成了这个共识:“参加比赛只是学生成长、项目发展的‘加速器’和‘助推器’,它并不是双创教育的最终目的,更不能影响学院对学生团队的指导和支持。”

“金刚钻”培养一流导师

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涉及广泛,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那么,如何让“学院派”的高校教师成为“实战导师”呢?

双创学院用了两招:一是引进“外援”,以课程、讲座、项目辅导的形式,遴选聘请校内外专家、成功企业家、创业投资者担任双创导师,建立“金牌”导师队伍;二是“内部”培养,开展双创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素养。

2020年12月4日,双创学院举办创新创业导师授聘仪式,校长包信和院士为首批24位双创导师颁发了证书。24位导师以指导方式的不同,分为项目指导、技术指导和课程讲座三类,人员涵盖校内外。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校内外多部门协同、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如果把创新创业教育比喻成学骑自行车,光靠看书不行,得有场地、有自行车,有指导者。学校里没有场地、自行车或者合适的指导者,就要向外寻找。中国科大聘请的双创导师里,不乏投资人、创业者,他们为学校的双创教育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双创学院有个“实践课堂”,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让学生到企业里实地参观学习,由企业CEO、CTO上课,介绍实战经验。一位大四学生,在企业学习研讨后由衷地表示:“这是大学阶段最有收获的课程。”

目前,“实践课堂”已经覆盖所有双创课程。“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调整,创业就是开创事业。双创教育就是为学生播撒创新创业精神的种子,然后默默耕耘,勤于浇水施肥,静待开花结果。”双创学院教学副院长吴强表示。

“金招牌”赋能梦想起航

双创离不开资金的支持。2020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成立。迄今共有130多个项目立项,获得超过1000万元资金支持。在校长包信和院士的推动下,双创基金大胆创新管理模式:面向全校学生招募、遴选并成立了两支“双创基金”学生管理团队。团队参照基金管理公司的组建及运作模式,通过在双创学院虚拟注册公司的方式,制定工作计划、管理制度及考核标准,受双创学院委托具体负责双创基金的管理。

让学生站在一个投资人的角度来管理双创基金,这一做法是国内首创。管理基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怎样保证公平公正?

学生团队经过审慎研讨,对项目立项和考核定下了三条标准:诚信第一,而且是“一票否决”,然后才是项目的创新性和应用前景。立项标准很“硬”,基金管理团队的成员曾在夜里十点走访项目组所在的实验室,察看项目实际开展情况;结项标准很“柔”,某个项目没完成既定目标,基金团队经过研判,认为项目团队已尽到最大努力,最终允许结项。“我们的初心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让他们具有创新创业的实战经验和创新思维。”朱东杰说,“创新和创业都很难,要允许失败。”

中国科大这种“公益基金支持、学生团队管理、全程服务辅导、重在能力养成”的双创项目培育和双创团队培养模式,被众多专家和同行誉为“科大模式”,已成为学校的“金字”招牌。“双创基金”支持的项目中,已有10余个项目实际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