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长”精细管理城市

■ 本报记者 武长鹏 本报通讯员 王晓东

版次:01  2021年11月06日

“板凳、桌子等经营物品不能放到店外,否则就是店外经营,影响市容环境。”每天早上,在亳州火车站广场附近,芍花路市容管理中队长高彪都要告知餐馆老板,尽快将店外经营物品搬回店内。

近日,谯城区城管局在老城区主次干道探索推行“街巷长”管理模式,每条街道(巷子)设1名街长(巷长)和市容、环卫、市政3个管理中队,每个中队设1名管理中队长和管理员。“自从当上了市容管理中队长,责任感更强了。”高彪告诉记者。

按照“街巷长”工作制度及职责,市容管理中队负责街面秩序维护,环卫管理中队负责环境卫生,市政管理中队负责城市设施。针对市容执法、环卫管理、市政维护中出现的问题,由街长(巷长)负责问题受理、治理及协调派单等工作,明确具体管理中队和具办人员,实现了城市管理事项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办。

除了开展“下沉式”执法,市民也可以通过“街巷长”自下而上反映问题。11月2日早上,在市区新时代家园小区南大门附近,市政设施维修人员正在更换人行道地砖、砌筑树池、用水泥找平地面。

“前几天通过市政管理中队反映门口的市政设施有损坏,没想到这么快就来维修了。”该小区一位沿街商户老板说,“街巷长”就像是身边的街道“管家”,有问题就找他,快速、准确解决问题。目前,谯城区城管部门已经在市区主次干道上设置了“街巷长”联系牌,上面有街长(巷长)和市容、环卫、市政三个管理中队长及管理员的电话,市民可以随时联系他们反映问题。

短评:亳州市谯城区探索建立“街巷长”制度,有利于提升基层治理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解除困扰群众的烦心事,有助于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助力文明城市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