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更高质量一体化“幸福画卷”

■ 本报记者 王弘毅

版次:09  2021年11月01日

滚滚长江千帆竞发,悠悠热土万里通达。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

三年来,三省一市深化合作、携手发展,区域合作热情不断升温,机制不断深化,举措不断完善,一体化发展步履愈发稳健,在更高质量一体化之路上大步前行。我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持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浙、扬皖所长,以“1+5+N”的工作格局加速推进一体化,一体化发展取得累累硕果。

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当好“开路先锋”

“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是中央赋予长三角的重要使命之一。

在长三角,有一条“科创走廊”,三年来,它聚集了2.1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62个,并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2016年,G60科创走廊发展战略启动。短短两年,战略两度升级,经历了从1.0版到2.0版再到如今3.0升级版的“三级跳”。这个原先属于上海松江的区级发展战略扩大覆盖到长三角9个城市,并且升级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合肥、芜湖、宣城加入G60这个“科创朋友圈”,在科创合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2019年3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首个挂牌成立的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落户合肥物联网科技产业园,G60科创走廊跨地域协同创新自此开启了新篇章。当年10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落户合肥蜀山经开区。科创走廊的9座城市在此聚力打造服务于长三角地区的环境产业高地,建设“中国环境谷”。

据合肥蜀山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中国环境谷”以“G60环境产业示范园区”为引领,立足环境产业高端化、集成化发展,已集聚环境领域重点企业145家。为用好合作园区这一平台,园区还对标长三角环境产业先发城市,取长补短,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招大引强,不断做优做全环境产业链。2020年,营收超百亿元,预计2021年全年营收可突破200亿元。

技术协同攻关,共克创新难题。去年以来,三省一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我省在省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专项,聚焦重点产业,支持我省企业与沪苏浙高校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2020年,三省一市技术市场相互间合同输出累计1.4万余项、合同金额超450亿元。统计显示,目前,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集聚重大科学装置22个,科学仪器35551台(套)。

城市携手,迈向协同发展“共赢之路”

10月20日,江苏徐州,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一次全体会议在这里召开,长三角41个兄弟城市紧握“合作之手”,迈向“共赢之路”。

以徐州与淮北为例,两市人缘相亲、地缘相近,有很大的合作发展空间。会上,两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构建协同发展格局、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促进产业联动发展、推动园区合作共建、加强生态环境联治、加快社会事业融合,进一步建立健全决策、协调、执行机制。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城市与城市的合作从未停止,并取得丰硕成果。比如推进“五个区块链接”建设,是我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块”上链接,可全方位加强城与城、区与区、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实现我省与沪苏浙的等高对接。

去年以来,我省通过共建“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共建“3+N”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共建各类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推动各市城区与沪苏浙相关市城区对口合作,推动16个省辖市与沪苏浙相关市(区)结对共建,一体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具体合作中,我省制定政策措施,高质量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规划建设;在长三角率先出台“3+N”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支持政策,强化组织机构、国土空间规划支持和项目用地等要素保障;1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特别政策区和服务业集聚区创建首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全省14个市与沪苏浙17个城市签订26个战略合作协议,22个城区与沪苏浙20个城区开展对口合作。

民生共享,一体化红利带来“看得见的实惠”

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办事一个章、民生一卡通……从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交通、医保、教育,到看不见的制度协同、联手、重建,三省一市“同频共振”,一体化红利正惠及广大群众。

今年10月20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公安机关启动长三角区域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试点。首批试点单位包括:上海市全市;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盐城市;浙江省嘉兴市、绍兴市、台州市;安徽省合肥市、宿州市、黄山市。届时,长三角区域内户籍居民在异地工作、学习、生活首次办理居民身份证将可享受更便利的服务。

更令人期待的是,今年12月1日起,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业务将在长三角全域范围内全面实现。

在推进长三角住房公积金异地办理方面,再迈新步伐。我省积极推进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网通办”,共同签署《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个人申请出具异地贷款缴存使用证明”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目前,长三角41个城市实现了跨地区购房信息协查、异地贷款证明信息互认、试点异地贷款冲还贷业务等,58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已实现区域性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截至今年9月底,长三角异地门诊直接结算超593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15.5亿元,119个政务服务事项已经实现在41个城市跨省市通办,开通567个专窗办理点,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30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互认。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长三角三省一市牢记嘱托,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合作事项落地见效,让长三角区域广大群众切实享受到一体化“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