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滨江之城、生态绿城、旅游名城和产业新城,池州市严守生态底线,整治长江入河排污口、落实长江禁渔政策,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环长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激活一“池”春水

■ 本报记者 徐建 本报见习记者 阮孟玥 文/图

版次:11  2021年10月26日

鰕虎鱼是生长在东至县张溪镇黄湓河一带的特有鱼类,因其形小似麦粒,捕捞又值麦收季节,当地人称之为“麦鱼”。当地渔民不理解,麦鱼仅能存活一两年,为什么也要禁止捕捞?

“麦鱼虽生命周期不长,但属于国家级水产种质保护资源,保护麦鱼就是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改善水域环境和恢复渔业资源。”10月8日,正在黄湓河巡查的东至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执法中队长吴鹏告诉记者。

黄湓河下通“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属长江的一级支流。禁止捕捞麦鱼,既是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的要求,也是池州市落实长江流域禁捕、推进绿色发展的具体行动。

聚焦“水清”  加强污染整治

根据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2021年上半年,池州市地表水水质指数为3.02010,居全省第一。1月至7月,该市11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

池州市拥有162公里长江岸线,境内河网密布,入河排污口点多面广。为做好“水清”文章,池州市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大水环境监管力度,扎实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实现重点污染源和入河排污口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和运维监管全覆盖。

“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还能灌溉农田,循环利用呢。”日前,在石台县横渡镇兰关村的污水处理站,村支部书记汪宏桥指给记者看,调节池里浑浊的黑色水体在一道道工艺流程的反应处理后,变成了取样观察井内的清水。该村的污水管网收集范围涉及居民约175人,日处理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水达20吨。据了解,2018年石台县启动城乡污水厂网一体PPP项目,目前已实现全县8个乡镇政府驻地和78个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在东至县东流镇,老街附近的护城圩小闸口边,水体清澈,月亮湖两岸绿意盎然。但几年前,作为入江一级雨洪闸口,由于附近街道污水管网基础设施未建设,旁边月亮湖高密度养殖,导致小闸口雨污混流,成了“烂水潭”。近年来,东流镇以排污口整治为契机,开展水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水质由脏变净。

目前,池州市已累计取缔入河排污口20个、整治117个、规范5495个。同时,该市为每个排污口制作“身份证”,已完成146个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立标工作。“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回头看’,着力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监管模式,将污染整治向纵深推进。”池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马卫中说。

聚焦“岸绿”  推进生态修复

池州市贯彻“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先选项,注重统筹保护与开发、公用与专用,存量与增量、水域与陆域、使用与监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岸线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水清鱼极乐。着眼于长江生态的修复,长江禁渔,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过度捕捞,另一方面也要求整个流域减少对长江的污染。2019年12月1日起,池州市实行长江池州段全面禁捕,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13个月。如,东至县长江水域广,包括86公里长江干流东至段和28.4公里的黄湓河鰕虎鱼、青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该县多部门联合执法,共开展陆上巡查约21522公里,水上巡查约10332公里,检查水生生物保护区数量417个次。

为推进“岸绿”工程,池州市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增补更新工作,督促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自行性监测和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报告备案工作。在贵池区殷汇镇汇丰村优原农场,为解决土壤“皮肤病”、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贵池区农业农村局对农场启动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选用优化施肥、低积累品种、土壤调理剂等技术改善土壤质量。据了解,今年农作物亩产量还有了提升,已有餐饮企业预订修复项目种植的新型农产品。

在东至县,通过深入开展矿产资源行业整治,打击非法开采、加工行为,已推进8家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市级绿色矿山达到6家。同时,该县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开展尧渡镇面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已取得良好效果。该县还推深做实林长制,人工造林1.2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3个,省级森林村庄11个;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开展河湖“清四乱”集中整治,清理违建143处,纳入省级考核的6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在青阳县,链接新老城区的芙蓉湖城市公园,整合调蓄区环境绿色覆盖面积1000余亩。一方面经过清淤、雨污分流,改善了水环境与水生态,水质由原来的四类水提高到二类水,另一方面通过蓄水调节和绿化,让芙蓉湖显现青山绿水之景象,大大提高了城市品位。

聚焦“产业优”  深化绿色发展

“我们将企业纳入环境监督长制管理,建立环保督查奖惩制度,如果企业没有及时发现问题、或者发现未上报解决,会影响该企业的项目申报等。”10月14日,青阳县酉华镇党委书记汪兴华向记者介绍。

今年以来,青阳县酉华镇通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将“环境监督长制”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倒逼企业注重环保,加快绿色发展转型。

“自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在每天的巡查车间、点位中,还真发现不少地方做得不到位。整改后,现在机器噪音减少了,生产环境也更安全了。”青阳县宝瑞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环境监督长吴旭东说道。

今年,池州市抓住“专项环境监督长”制度全省试点城市这一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环境专项监督长制工作方案(试行)》。目前,已落实环境监督长1105名,专职环境监督员892名、义务环境监督员1692名,并由14个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专项环境监督长”,确保重点行业全覆盖,打通环保监管“最后一公里”。同时,推动建立突出环境问题主动发现和闭环处理长效机制,引导企业绿色发展、做大做强。

“如今,环保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大公司也十分注重提高企业的绿色发展能力。”池州市九华明坤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达峰告诉记者。九华明坤铝业有限公司于2018年10月获得省经信厅“省级绿色工厂”认定。目前,该公司已经淘汰燃煤铝棒热剪炉,改用清洁能源天然气替代,并计划从神皖九华发电有限公司引入高压蒸汽,以进一步节约能源消耗。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十四五’开局之年,池州市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总抓手,让绿色发展激活一‘池’春水,奋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的绿色池州、产业结构优化的创新池州、群众生活优越的幸福池州’。”池州市相关负责人说。

题图:近日,在贵池区殷汇镇汇丰村优原农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的技术负责人现场介绍改善土壤质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