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同步”增动能

版次:04  2021年10月09日

(上接1版)

去年8月,中国建材所属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柔性可折叠玻璃工业化生产在蚌埠启动,成功打造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首条全国产化超薄柔性玻璃产业链,实现了玻璃新材料领域又一项“卡脖子”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超薄玻璃有多薄?能有多结实?这薄得仅仅30微米的柔性玻璃,已在测试设备上连续弯折40万次。

0.12毫米超薄触控玻璃、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8.5代TFT-LCD玻璃基板等创新成果领先世界。当前,蚌埠聚焦硅基主导产业,加快构建新型显示、光伏发电、半导体材料、特种玻璃“三链一群”产业体系,正在“材料之都”的跨越之路上大步迈进。

“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依托各地自身基础,皖北各市引导产业差异化布局、特色化发展,一批特色产业拔地而起、做大做强。

蚌埠硅基新材料和生物基新材料、阜阳现代医药、亳州现代中药、淮北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淮南大数据、宿州云计算、界首再生循环经济等一批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立足新一代信息技术,宿州成功“登云”。宿州市发展5G、动漫游戏、影视渲染和量子通信等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提升数字赋能水平,打造云计算产业生态闭环。2020年高新区云计算基地集聚规上企业60家,实现产值75.33亿元,同比增长28.44%,先后获批省级服务外包、信息消费、电子商务和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数字小镇获评“中国特色小镇50强”,已形成华东地区最具特色的云计算产业集群。

产业承接,用好集聚区建设的“战略牵引”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承接产业转移,是皖北振兴发展的黄金机遇和重大平台,更是重大的战略牵引。

万马淮海(段园)智造产业园项目、长三角智慧农谷蔬菜发展中心核心园项目、天目药业华韵本草中医药产业园项目……9月24日上午,在增强长三角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进大会上,来自沪苏浙的政府、园区、企业、联盟,与皖北的淮北、亳州、蚌埠、阜阳、淮南等地签署了9个合作协议,涉及城市结对、园区共建、金融合作、项目投资等领域。

既要引进外力、借船出海,也要内部联合、携手共赢。10项南北合作共建事项签约,一批金融机构与皖北地区市县政府签署了授信合作事项,形成了支持皖北振兴的新合力。今年上半年,我省南北合作共建园区共实现经营销售收入323亿元、财政收入26.2亿元和税收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2%、34.6%和40.1%。

与此同时,58个省属企业支持皖北的大项目落地,总投资1879.07亿元,覆盖铁路、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产业、先进制造业、金融、建筑、水利等领域。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紧扣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这个战略牵引,打造高能级承接平台,构建全域式承接格局,探索多元化承接打法,严守原则性承接底线,推动“五个战略区块链接”走深走实,深化新一轮南北园区合作共建,创新“双招双引”方式,全面提升皖北在长三角发展大格局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增强皖北高质量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