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杨仁发

版次:06  2021年09月07日

面对世界经济发展更加复杂的局面,数字经济展现顽强的韧性,正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设立“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江淮”专篇,明确提出“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这为安徽数字经济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和任务。

近年来,安徽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活跃,数字经济发展呈现高速增长,取得显著成效。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安徽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万亿元,居全国省市第13位,占GDP比重超过30%,增速超过10%。新时期安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突出优势:一是产业优势。安徽工业体系完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前列,目前以新型“铜墙铁壁”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新兴产业形成体系,以“融会观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大智移云”为牵引的数字经济蓬勃兴起,这些为数字技术的更新迭代及应用实验提供便利和成本优势,带来更多红利。二是技术优势。安徽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部署重地,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率先获批布局。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优势领域持续形成突破,并加快推进产业化应用,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三是人力资源优势。目前安徽常住人口为6102.7万人,尤其是合肥常住人口为936.98万人,相比2010年增加191.3万人,不仅表现在人口数量的增加,还表现在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和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对各类人才服务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这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推动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安徽还存在着一些短板,主要体现在:数字经济融合广度和深度不够,数字经济渗透服务业消费与流通领域高于工业和农业领域;数字经济龙头主体优势不突出,安徽新业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数字经济领域新兴业态的平台型龙头企业;数字人才的供应特别是高端数字人才供应不足,培养的人才数量远不能满足数字企业用人需求;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发展也不平衡。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数字经济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括产业生态、数据要素、技术创新、平台企业创新制度等多方面内容,也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因此,应加强顶层设计,协同数字经济发展。安徽应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叠加效应,结合安徽数字技术基础明显优势和制造业雄厚基础,统筹布局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数字经济产业,建设区域特色优势的数字经济新兴产业集聚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先行区。

第二,攻关关键技术,建设数字技术创新策源地。持续加大数字领域的研发投入,采取提高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等多项政策措施,推动以在皖高校、科研院所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集中攻关,补齐基础研究短板,开展核心技术、非对称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战略性前沿技术攻关,在量子计算、超导芯片、区块链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推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究。同时,加强数字技术国际合作投入,探索与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共建数字经济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鼓励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跨境合作,构建海外研发中心,吸引全球高端生产要素、人力资本。

第三,推进深度融合,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能级。充分利用安徽数字技术和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的优势,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三次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大力实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提高数字技术与服务业、制造业、农业的交叉跨界融合广度与深度,打造一批拓展产业边界、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新模式与新业态。深度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全面实施“数字技术+先进制造”“大数据+产业集群”,支持传统制造企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依托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延伸服务业产业链,纵深推进工业设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与生活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探索数字农业发展模式,推广数字化农业技术,重塑农村传统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

第四,优化布局结构,引导数字经济区域特色化发展。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目前安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还不足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仍需进一步扩大规模。因此,建议科学布局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推进省内全域一体化,打破皖北、皖中、皖南等板块的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垒,积极探索跨区域融合联动发展新路子。加大安徽落后地区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支持各区域基于优势产业,立足发展区域特色数字经济产业,优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区域布局,延伸区域特色的数字产业链,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产业,形成区域特色明显的数字产业集群。

第五,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数字经济发展原动力。数字经济发展给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支持在皖高校科研院所围绕数字经济领域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等设置新兴专业,增加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人才培养规模,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前沿科学型和专业型人才培养。采取数字经济专业站等多种形式支持重点企业参与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养,深化政企学跨界整合,提高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培养质量,强化数字经济领域应用型人才供给。完善创新数字经济领域人才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着力打造一批基础理论功底深厚、研发技术高、应用能力强的数字经济复合型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

第六,完善治理体系,建设一流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发挥遵循市场逻辑下的政府职能,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政府协同,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跨行业的协同联动数据治理机制,制定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交易制度,探索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监管制度,实现数字经济的多方协同创新。增强产业政策对新业态的适应性和实用性,重点推进并持续创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先试政策,率先探索形成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监管制度体系,推动企业构建数字服务生态。简化涉及数字经济的行政审批事项,降低数字经济新业态企业设立门槛,着力消除阻碍新业态发展的各种壁垒,采取包容审慎监管。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