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是网络新生代青年的语言交流媒介,弹幕文化勾勒出网络文化的新图景——

在数字时代“弹幕”相见

■ 本报记者 晋文婧

版次:10  2021年09月03日

课堂创新或知识猎奇?

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各类“云课堂”成为青年学子补充知识、高校教师探索教学模式的一个窗口。

“我是一个中间人,我站在黑暗与光明中间……”不久前,电影《革命者》在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映之后又全国上映,收获一波年轻粉丝的电影《革命者》,将一个有信仰、有温度的革命先驱者李大钊还原得栩栩如生。电影上映的同时,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也在B站上开设讲述李大钊的课程,并结合电影中的不少桥段来解读历史和人物。教科书上的课文早已将李大钊革命烈士的形象深刻地印在学子们的脑海中,但于赓哲在课程中通过一些鲜为人知的人物故事,让学生们了解到李大钊还是中国最早女性解放的实践者,丰富了学生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弹幕中网友纷纷点赞。

自2018年开始,很多学者逐渐在B站、快手、抖音等新流量平台上“破圈”,疫情发生以后,这一现象变得更加普及。据了解,去年疫情防控期间,针对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B站第一时间联合高校和教育机构,上线了相关活动专题。曾经在这一网络平台听过课程的合肥学院大一学生陈佳向记者介绍,一些人气高的教师在直播授课过程中会利用弹幕和二次弹幕(录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也使之区别于一般在线授课工具,成为教学过程中最为有趣的环节。流量平台往往伴随着碎片化、二次元、娱乐化等标签。鉴于流量平台上的知识内容的生产逻辑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师们需以更加宽容和开放的心态来授课,并接受弹幕上的评论甚至质疑。

此外,弹幕也出现在了一些大学的多媒体课件上。如媒体此前报道过的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网络与新媒体”课,部分教师把弹幕引入了课堂。推荐这种教学方式的老师们认为,应该告别自说自话,随时接收学生的信息并及时予以引导,与其强制学生在课堂上放下手机,不如合理利用手机。目前看来,弹幕文化为课堂的亲和力而非严谨度加分,就像碎片化、简化的知识依然代替不了系统学习一样。这种线下教学中容纳弹幕文化的探索,值得关注。

文娱享受或文艺批评?

如今,观赏视频内容时发送弹幕,逐渐成为年轻群体热衷的交流方式与共享手段。

前一段时间,电视剧《觉醒年代》在电视和网络平台同时热播,引发关注与热议。该剧编剧龙平平表示,他十分关注年轻观众给予该剧的反馈意见,他也在网络上与年轻网友们“弹幕”相见,被热情网友发表的评论所感动。“从谈论演员是否够帅气”到“致敬革命先辈”“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后辈自当继续奋斗”等话语表达,编剧十分欣慰。龙平平说,那段后来被媒体反复引用的金句“请问该剧有没有续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就是续集”正是出自网友们弹幕中的自发问答。

既然弹幕是大众发表评论的一种方式,那么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弹幕能否算一种文艺批评?严格意义上的文艺批评是按照特定的批评标准来分析评价文艺现象的行为,其目的在于指导作者创作和引领读者欣赏。龙平平认为,从这个层面来讲,影视弹幕其实不属于文艺批评,不同文艺素养的人们对具体文艺作品自由发表看法,在于表达自我观点,寻求自己与他人的情感共通,并没有促进文艺作品精进的主观目的,但客观上给创作者们带来启示。《觉醒年代》是主旋律题材影视赢得年轻观众的口碑之作,创作者和评论者此后对于该剧综合表现的判断,似乎都绕不开对弹幕内容与现象的分析。

大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对《觉醒年代》等近期热播优质影视剧的“弹幕表白”,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让人体会到,当代年轻人在这种沉浸式、交互式的文化娱乐生活中投入了真情实感。比如在热播剧《流金岁月》里,伴随着剧情的发展,年轻人围绕“颜值对找工作重要吗”“三观不合有必要在一起吗”等选择题,通过弹幕展开讨论,让外界看到了他们的生活观。在《扫黑风暴》中,网友们沉浸于剧情,感慨“温暖这世间的,是正直和善良”,也以“导演这次让我演好人,不可能,我一定是卧底”等戏谑口吻穿越出紧张的剧情,从蛛丝马迹中寻求剧情的突破口。一大波弹幕袭来,其中不乏高质量的点睛之笔,弹幕爱好者“极地使命”说,这样并不会让影视作品失去代入感,相反,知道屏幕之外有一个真实的世界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们同步交流,感觉非常好。

汉语优势衍生网络新品?

目前,各大主流视频平台基本都配备了实时发送弹幕的功能,其中B站更是弹幕发送的主要战场。弹幕文化兴起背后还有什么值得探究?

表情、神吐槽、犀利点评,这是时下年轻人流行的语言狂欢。在这场狂欢中,语言深度往往是让位于语言速度的。弹幕是即时字幕形式呈现的网络语言,观看视频时的即时评论,常表现为一句话、一个词,是记录观看者瞬间反应的最佳呈现。很多年轻网友认为,当弹幕快速滚动时,理解汉语这种表意文字,要比理解英语等表音文字快得多,汉语表述中,一句话里即便几个字的位置颠倒也不影响整体理解,这在英文很难做到。因此,有语言专家认为,独特的汉语言文化,造就了独特的弹幕文化,这是汉语言的优势所衍生出来的网络新产品。

在弹幕中,不断的文字复制与使用,培育了大量网络热词和“梗文化”。媒体从业者许先生表示,当下很多主流媒体引用的热词,往往也来源于弹幕中网友的朴素创造,来源于“网络新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行文风格,更易引起年轻读者的共鸣。他认为,媒体精心使用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与修正的过程,给网友的朴素创作注入了更多内涵。

当然,比语言文本本身更值得探讨的,是关注弹幕文化承载的价值。我们应当关注“二次创作”给经典增添新的生命力、创新表达形式对于传播本土文化的重要意义,也应该避免弹幕成为不文明、不理性言论的滋生地。如何让新兴的弹幕文化健康规范发展,需要各大网站平台的探索、网友的自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规范和治理。近年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对短视频的发布者和平台方提出详细要求,并将“弹幕”划入“先审后播”的范围,进行“实时管理”。网络信息专家认为,国家层面对规则的制定,既是对弹幕文化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对弹幕文化的重视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