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畸形“饭圈文化”的危害,要有治本之策,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营造健康的 “粉丝文化”

版次:10  2021年09月03日

风起流云:明星后援会早已不只是普通的影视、音乐、体育爱好者组成的兴趣社群,更像是一个有着明确职责分工的组织机构。在流量至上、数据为王的规则引导下,粉丝聚集起来转化出惊人的力量。利益的介入,让粉丝文化更容易滋生乱象,而那些“低质量”偶像,更是沉浸在商业价值泡沫里飘飘然,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明星道德素养加速滑坡,铸成了失德违法的大错。部分明星的失德违法与“饭圈”的无脑疯狂,形成了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应当警惕并及时纠错。

芳草不曾歇:粉丝群体越来越年轻了。报告显示,“90后”里追星群体占比仅26.78%,“95后”为50.82%,“00后”则接近70%,学生是粉丝中的核心群体,占比过半。偶像引领作用对于青少年不仅仅起着行为上的引导,更重要的是在价值观上的示范作用。良好的偶像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理性的崇拜偶像,可以帮助未成年人成长,如果不理智追星,会起到负面作用。“饭圈”是粉丝圈子的简称,它是一种由追星粉丝自发组成的娱乐社群,其成员多集中在青少年等低年龄阶段的人群中。“饭圈”的不良风气,容易对价值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

白云生处:娱乐圈明星最近接连“翻车”,而之后部分粉丝的极端言论,荒唐可笑却又令人震惊。审视如此局面,应当看到,娱乐产业亟待建立艺人的道德素养培养考核机制和筛选淘汰机制。艺人身为公众人物,应成为普通人道德素养的表率和示范。行业各方应提高艺人的准入门槛,对于启用、输送失德艺人的公司、平台,则需有处罚措施。我们应该通过自律与他律双管齐下、全流程监督,还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一个清朗向上的娱乐环境。

唐豆:由偶像崇拜而导致的青少年价值观偏差,需要正视。越界的追星行为,不仅透支着明星的流量,也会反噬偶像本身。在治理“饭圈文化”的法律法规方面,不单单要从惩罚性的角度来规范,还应从激励性的角度引导和推动网络社群健康发展。“饭圈”的形成在社会背景、技术发展、青少年心理等因素下有一定的必然性。如果未成年人能够从家庭、学校和周边的人里获得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健康的人格,有正常的渠道使得自己得到认可,其加入“饭圈”或者对“饭圈文化”认可的程度就会减弱。

(本报记者 晋文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