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山蔬菜撑起一把“雨伞”

■ 本报记者 汪永安

版次:02  2021年09月03日

“今年6月以来岳西出现几次较长降雨,露天种植的蔬菜大幅减产,其中部分绝收,但我们搭建了避雨栽培设施,长豆荚、四季豆、辣椒、番茄等高山蔬菜不光产量高,品质也很好。”近日,在岳西县毛尖山乡板舍村蔬菜种植基地,正忙着采摘长豆荚的福友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江守兵告诉记者。

什么是蔬菜避雨栽培设施?在板舍村蔬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一排排1米多宽、近2米高的拱形钢架,上半部罩着塑料薄膜,仿佛为下面一垄垄的长豆荚、四季豆戴了一顶帽子、撑起了一把避雨的伞。“头上戴帽子,下面光腿子”是毛尖山乡乡党委委员胡志东对这种避雨栽培设施的形象描述。2013年,毛尖山乡开始规模化种植高山蔬菜,“那时以露天栽培为主,只要遇到超过一个星期的连阴雨,就会造成蔬菜大幅减产。”胡志东介绍,去年夏天碰到连阴雨,板舍村露天种植的50亩辣椒基本绝收。

“很多蔬菜病害是通过雨水传播的,比如只要一下雨,露天淋雨的茄子就会发生炭疽病和青枯病,很难防治。”省农科院园艺所研究员方凌告诉记者,在得知岳西高山蔬菜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这一难题后,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和安徽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共同深入岳西蔬菜产区进行调研,寻找解决方案。山区田块小,平整度差,无法大面积推广蔬菜大棚。于是科研人员反复试验,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宽度1米左右、外形袖珍、能灵活拐弯的避雨栽培设施。“传统的设施大棚每亩成本在两三万元,而我们设计的避雨栽培设施每亩成本8000元。”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省农科院园艺所研究员严从生介绍。

在省农科院专家的帮助下,今年板舍村大面积推广价廉物美的避雨栽培设施,为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长豆荚亩产约7000斤,销售到合肥、杭州、金华、九江等地,批发价每斤3元左右;四季豆亩产值1.4万元;辣椒可达2万元。

岳西县石关乡丰收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三一今年第一次进行蔬菜避雨栽培,也尝到了甜头。避雨栽培的番茄,外形光洁漂亮,常温可储存两个星期。

省农科院土肥所所长、省园艺学会理事长张其安研究员表示,下一步在推广和完善避雨栽培技术的同时,他们还将在土壤改良、配方施肥、肥水一体化、优良蔬菜新品种筛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等方面精准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