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突出抓践行,促进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解决——

压实责任解“十难”

■ 本报记者 徐建 本报见习记者 阮孟玥

版次:01  2021年08月13日

池州市压实工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指导,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做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

池州市牵住“责任”这个“牛鼻子”,市委扛起主体责任,层层压实责任,抓住“学习”这个“关键点”,突出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示范带动作用。建好“领学课堂”,发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带动作用,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10次,所有中心组成员围绕四个时期党史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开展两轮全覆盖交流研讨;建好“宣讲课堂”,配合省委宣讲团做好两次专题宣讲;建好“特色课堂”,注重发挥池州本地党史资源的教育功能,编撰《中国共产党池州百年大事记》等地方党史出版物,创作《旗映牯牛降》《凌霄花开》《一盏马灯》等重点红色文艺作品,让地方党史唱起来、演起来、活起来。

池州市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抓住“力行”这个“落脚点”,将为民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内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操心事、烦心事、忧心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这些天,经常乘坐公交出行的池州市民发现,城区街头的公交站台焕然一新,遮雨棚、候车坐椅、电子站牌,为市民提供了舒适便利的候车体验。“以前等公交,公交车到哪、什么时候到站,心里没数干着急。”8月8日上午,正在池州市第二中学站台候车去汽车站的汪阿姨告诉记者,“现在好了,不仅有地方坐,通过电子站牌还能知道公交车到哪里了。”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城区大多数老旧站牌破损严重、无候车座椅情况,该市对城区所有老旧站牌进行拆除重建。

池州市系统谋划办实事工作,全面排查、建立清单、认领交办、组织实施、跟踪问效5个环节紧紧相扣,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生态环境、乡村振兴、民生工程等8大领域。池州市排查重点民生事项150条,排查一般民生事项323件,列出民生事项472件,以此分类制定办理清单,实行清单化动态管理,完成一项销号一项,新发现一项纳入一项。同时,领导带头,主动认领民生事项,领衔办理为民实事。截至6月底,池州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领衔的591项民生实事中,已经办结133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闹心事。

聚焦民困,切实解决难题,池州市扎实开展“解十难”活动。

针对“办事难”,池州市在省内率先设立“难办件”服务台,解决群众反映难办件9件,市、县两级全面设立“跨省通办”专窗,89个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针对“就业难”,池州市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就业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拨付技能培训补贴,开发公益性岗位、青年就业见习岗位,开展重点群体免费职业技能培训139期3881人。针对“看病难”,池州市以市属公立医院为重点,深入推进“环境脏乱、服务生冷、微腐败”等五大专项治理,推广预约诊疗、诊间结算、床边结算等便民服务。针对“上学难”,池州市累计新建和改扩建主城区中小学25所,通过送教上门、远程教育等形式解决未入学残疾儿童上学问题。针对“出行难”,池州市完成秋浦河大桥至池州西高速出口路段大中修等工程。针对“办证难”,池州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化管理,开展房地产领域“办证难”专项治理。针对“增收难”,池州市实施脱贫地区“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全市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资金投入8727万元,实施到村项目58个,参与带动主体844家。针对“用工难”,池州市多渠道多形式常态化推送企业招工信息,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举办校园招聘会,开设“订单班”,推进园区企业实习见习基地建设。针对“融资难”,池州市争取2020年制造强省、民营经济和数字经济等省级政策奖补资金9261.3万元,全市140余家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开展“战役江淮、贷动未来”“春润行动”“十行千亿万企”等中小企业融资专项活动,提供融资近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