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企有分红 资产“摸得着”

■ 本报通讯员 赵冬至 本报记者 徐建 本报见习记者 阮孟玥

版次:11  2021年08月10日

每天吃过早饭,池州市贵池区唐田镇尚书村村民钱青发就会去村里的丝瓜络加工厂上工。“平时在家里没农活干的时候,就来这里做零工,一天100块钱工钱。去年我就做了100多天,挣了1万多块钱。”钱青发说。

“丝瓜络既是中药材,又是新型环保材料。”村党总支书记杨雪飞介绍,前几年,该村挑选5名有种植经验的大户组建丝瓜络种植专业合作社,从村民手中流转了208亩土地,分片带动80户贫困户参与务工和种植。随后,他们又利用扶贫专项资金对老村部进行改造,盘活闲置资产,重点打造集就业扶贫车间、电商服务中心、实用技术培训及金融服务平台4大板块于一体的扶贫驿站,吸收3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并与浙江客商签订了5年的租赁合同,租金用于贫困户分红和村级小型公益事业建设。

“现在发展真是一年比一年好,每年产值40余万元。我们拿出大部分利润对全村80名参与经营的村民进行分红,剩余资金作为合作社和村集体后续发展资金。”杨雪飞说。

唐田镇和平村共有13000余亩水面,其中村集体水面6000亩。村党总支因势利导,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对集体水面进行发包,发展淡水鱼养殖,村集体年收入突破80万元。收入回归集体后,村党总支又将资金投入到民生发展、环境整治、村组建设中去,形成良性循环。

近年来,贵池区结合农村“三变”改革,使众多集体经济“空壳村”变为了“富裕村”。通过清产核资,摸清了全区村级集体资产总额共12.1亿元,登记集体土地总面积295万亩,集体资产由以前村民“看得见,摸不着”,变为现在的人人有份。

目前,该区已基本形成“资源利用型”“资产盘活型”“特色产业型”“物业经营型”“服务创收型”“旅游创收型”等多种“三变”改革模式。截至去年底,该区196个村(居)全部成立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经济联合社),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52967户、531561人;量化集体资产总额4.5亿元,确认股东数199717个,完成发放股权证书59159本;村级各项资产、资金入股总额10916万元,村集体收益2050万元,农户分红收益8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