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滋润”林业发展

■ 本报记者 汤超 本报通讯员 陶玲

版次:10  2021年08月09日

盛夏时节,走进全椒县神山国有林场东山营林区国家储备林示范园,一排排薄壳山核桃笔直挺立,薄壳山核桃林下配套栽植三角枫、红叶石楠球等。

“薄壳山核桃是我们的主要树种,每亩栽植20余棵。为了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以短养长,我们在薄壳山核桃林下移栽一些乡土苗木,这些苗木5年后每亩能卖上3万元。”全椒县森园林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章谦说。

2021年2月,全省首个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在全椒启动,该项目总规模39.9万亩,总投资38亿元。该项目投资建设主体为全椒县森园公司,一期规模11.43万亩,总投资12.45亿元,已获省农发行授信贷款9.3亿元。

利用好林业资源,引进资本力量发展国家储备林,这是滁州下的一盘大棋。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维护木材战略安全,对提升森林质量、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滁州市国有林发展中心主任汪海洋说,“林业是一个周期长、投资大的产业。国家在储备林建设上出台了优惠的融资政策,滁州市紧抓机遇,编制实施储备林项目,引入资本,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等措施,培育工业原料林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

据介绍,滁州拥有全省最大的国有林场群,总面积达134.4万亩,占全省1/3,在储备林建设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国有林场拥有较好的森林资源优势,但是国有林场作为事业单位,无法直接融资建设储备林,以至于林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不够,资源优势转化经济效益还不够高,存在“守着优质资源要饭吃”的困境。为加快储备林建设,滁州市编制了《安徽省滁州市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总体规划》,规划明确项目实施面积为53.75万亩,总投资50.48亿元,拟融资40.4亿元。

“利用金融机构贷款建设国家储备林尚属新鲜事物,全椒县的成功申报,标志着我省首次利用金融机构贷款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项目正式落地,破解了长期困扰林业的融资难、融资贵以及营造林投入标准过低等难题,成为全省林业改革创新的新突破和新亮点。”汪海洋说。

为推动国有林场健康发展,滁州市还成立林投公司,融合市属5个国有林场商品林资源及其他资产,建立统一、高效、规范的林业发展投融资平台。林投公司下属5个营林公司,参与市场化竞争,所得利润则反哺到国有林场生态建设。

“我们通过盘活林业资源,做大做强融资平台,把金融活水引进来,助力林业发展,努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滁州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