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课堂开进田间地头

■ 本报记者 陈婉婉

版次:12  2021年08月06日

“虽然咱们去年受了灾,但有党的好政策,日子眼见着又好起来了!”日前,庐江县庐城镇一农户家里,来自安徽农业大学的大学生们和村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讲党史,其乐融融。

这是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党史宣讲团正在开展的“走基层、讲党史”活动,正在宣讲的是宣讲团团长张子伟。张子伟团员们在备课上下足了功夫。“这和在学校宣讲不一样,得考虑老百姓的文化水平和接受习惯,如果我们还是按部就班地讲,恐怕老百姓不喜欢听。”张子伟说。最后,他们决定用地方方言跟老乡拉家常的方式来宣讲,把当地的党史故事串进日常生活,然后再宣讲到社区学校和田间地头。

据统计,今年暑假,安徽农业大学一共组建了159支团队,1400余名大学生深入全国149个市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他们把田间地头当做实践大课堂,当做践行党史学习教育的大舞台,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砥砺梦想。从庐江县庐城镇,到金寨县大湾村,从怀宁县雷埠乡,到潜山市官庄镇……7月以来,该校实践团队的“红色讲解员”们,行程数万公里,面向基层群众、青少年儿童,累计开展近百场接地气、有感情、带温度的“党史微宣讲”。

团队成员们不仅把党的故事送下去,更把党的温暖传递下去。“我们开展党史宣讲的同时,还对当地村庄里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调研,按照五点采样法对土壤进行采集、标记。为了提升当地村民环保意识,团队成员还在乡村张贴防治土壤污染系列海报,并发放环保袋、开展环保宣传,身体力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该校资源与环境学院实践团队成员小程介绍说。他们刚刚结束了在怀宁县独秀山开展的实践活动。“这次实践大部分都是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通过这次‘三下乡’,我明白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那就是多深入基层,多向实践学习,多读‘无字之书’。”小程告诉记者。

光谱技术助茶农致富、蓝莓产业引经济发展、生态补偿促山水相济……一支支实践队伍带着各自的专业特长奔赴田间地头,在与农民的宣讲交流中,在对农业的深入认知中,一边播撒“红色种子”,一边收获“绿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