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到小学, 如何科学衔接

■ 本报记者 陈婉婉 实习生 刘文凤

版次:12  2021年08月06日

近日,合肥市蜀山区龙居社区的幼儿园毕业班小朋友,在志愿者帮助下,学习用旧日历纸包书皮、整理书包,迎接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 本报记者 杨竹 摄

面对孩子升学 家长焦虑来自何处

“我女儿上大班时周围不少同学就已经会写名字、会做10以内加减法、认识拼音了,而我们按部就班什么文化课知识也没学。今年9月她就要上小学了,孩子妈妈担心她‘零起点’上学不适应,所以暑假里给她突击提前学起了一年级语文、数学知识。这些内容学校不是要教的吗?有必要提前学吗?”合肥市民马先生有点疑惑。“我所了解的周围同年龄段的孩子,很少有不打算上幼小衔接课程的,所以幼小衔接班一定要上。”孩子妈妈说。她听说一年级课程教学进度很快,如果上小学之前不给孩子报班,孩子就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成绩就会很差。为了要不要给女儿进行幼小衔接辅导,这对夫妻发生了分歧。

据记者调查,大部分家长其实并不希望幼儿过早接触拼音和算术知识,只是担心周围孩子都学了,自己家没学会落后;或担心小学一年级教拼音、计算教得很快,如果幼儿园阶段不学,一年级就会很吃力。这部分家长往往都是被环境影响而选择提前学。也有少部分家长是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主动提前学。还有一部分家长则是明确反对提前学课业知识,表示愿意把精力投入在文化课以外的兴趣培养上。

面对家长的担心,幼儿园大班大多开设了幼小衔接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之间也存在差异。家住合肥市经开区的樊女士告诉记者,她家孩子在上幼儿园时,老师在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的幼小衔接课程里,会教一些拼音、写字和数学入门知识;而同在一个区的另一所幼儿园的幼小衔接课程则没有教授这些知识,主要是带孩子做一些数字拆分、时间训练等游戏。

校外的教育培训机构也敏锐地注意到幼小衔接的市场行情,“幼小衔接曾经是暑期教育培训最热门的板块之一。”合肥某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但是近几年,幼小衔接教培机构行业状况不如以前,“一是很多幼儿园自己就开设了幼小衔接班,导致培训机构招生困难,竞争压力很大。二是越来越多的家长有自己的想法,开始自己着手进行幼小衔接了。我们机构从去年开始就不开设幼小衔接班课程了,现在开放的课程主要以关注儿童专注力为主。”该负责人说。

盲目不当衔接 带来的问题会更大

事实上,不恰当的幼小衔接方式也会产生一定危害。安徽师范大学教育专家吴玲认为,5岁至6岁儿童骨骼比之前坚硬了些,大肌肉动作(如手臂动作)比较协调,而小肌肉动作(如手指、手腕动作)显得笨拙,如果这个时候让大班孩子长时间写字,骨骼很容易发生变形。

盲目幼小衔接还可能带来更心理上的深远影响。“拿学习拼音来说,从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来看,第一单元开始就是先识字,之后再学拼音,孩子都会觉得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这样教学的目的就是从熟悉的事物和生活入手,减缓衔接的坡度,缓解学习语文的压力,让孩子明白拼音只是帮助我们识字、阅读和表达的拐杖。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孩子提前学习拼音升入小学后,觉得自己反正学过了,上课时就不太用心听了。更让老师头疼的是读音不标准,书写不规范甚至握笔书写姿势错误的现象很突出,这时候想纠正就比较困难了。”芜湖市绿影小学副校长贾红娟说。她表示,被逼迫提前学习的效果并不好,还可能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幼小衔接易出现的问题,省教育厅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并发布了《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的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幼儿园要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落实国家课程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实施方式,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自身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同时,强化园校联合教研,增进家园(校)协同有效沟通,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幼儿园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开展专项治理。此外,全省要建立16个幼小科学衔接省级实验区,96所试点幼儿园、32所试点小学。各市要推荐1个县(市、区)作为省级实验区,并在实验区内推荐6所幼儿园、2所小学作为省级试点园(校)。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先行试点推进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

我省多地也在推进科学幼小衔接上进行探索。阜阳市颍州区搭建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合力打造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遴选确定了北城小学、文峰小学等一批学校进行试点探索。与此同时,颍州区还组织幼儿教师定期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活动中,幼儿园教师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特点,从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幼小衔接课程、家园指导以及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分享。“有些孩子提前学习了拼音、数字的知识,上课的时候就不愿意再认真听讲,容易习惯性走神。反而是那些没过早接触课本知识的孩子,因为抱着自己不懂要学习的心态,反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直线上升。”阜阳市北城小学教师刘婉倩从自己的工作经验出发,分析幼儿入学后面临的常见问题。她认为,大家在实际教学案例中更加深刻体会到幼小衔接的重点不应该放在知识的灌输上,更应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

合肥市青年路小学在应对幼小衔接问题时,针对低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学校“投其所好”,为一年级小朋友开展精彩纷呈的活动:如传承文化篇,承载“祖国发展我成长”的新中国历程的复兴号列车模型,吸引小朋友登临列车,打卡拍照;爱我校园篇,用吉祥物人偶娃娃欢迎小同学,用巧手实践拼校徽,用走红毯的方式让入学充满仪式感;礼仪教育篇,开展走好人生第一步的军训活动,以古代蒙学点智启慧礼来熏陶童蒙等,入学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兼具科学、趣味、互动和体验。“我们一年级的教学,会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请家长们放心。”青年路小学副校长范丽娟说。

“零起点”不代表“零关注” 衔接要讲科学

在采访过程中,很多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的专家表示,家长重视幼小衔接是好事,但一定要有正确的心态和更科学的方法。

“我们进行‘零起点’教学,不代表家长就可以‘零关注’。”范丽娟说。她告诉记者,在一二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教授课业知识的背后更多是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的训练,而不是比谁认的字更多、写得更快更好、会做的题更复杂。“所以,家长应该把幼小衔接的关注点放在习惯培养上。”范丽娟表示。

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与成长,家长首先需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研究发现,幼儿园大班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已开始接近小学生,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有时会体现在孩子的一些淘气行为中,如:把玩具汽车拆开,看看里面有些什么,它为什么会动,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家长应该保护儿童的求知欲。不要因嫌麻烦而拒绝回答孩子的提问,对类似拆坏玩具的行为也不要简单地训斥了事,而应该加以正面引导,满足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而且,大班孩子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已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显得比较有主见。

为帮助家长更好做各学段科学衔接,省教育厅近日组织一批教育专家录制了幼小衔接、小初衔接专题讲座视频,通过电视频道和网络推出。“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大脑神经活动兴奋水平较高,孩子会表现出跳跃性思维、话多、坐不住、安静不下来的情形,注意力持久时间较短。”吴玲在讲座里举出的这个例子,让很多家长都非常认同。她在视频里告诉大家:6岁至8岁的孩子身体发育处于平稳时期,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了很大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所以,一年级的孩子写作业时,父母会觉得孩子写得很慢,而且也不那么工整,这其实是正常的现象。“听了这些讲座后,原本焦虑的心情平复了很多,我们现在在考虑如何更科学地去引导孩子顺利过渡。”合肥市民马先生说。

面对幼小衔接阶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只要学习成绩好,其它都在其次”的想法是错误的。家长不应该唯成绩论,更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一个积极向上、对学习保持兴趣的孩子,学习上也不会差。因此专家建议,家长们不要用“上小学”或“上中学”来吓唬孩子,家长要主动配合学校,做好衔接工作,减少孩子入学后的担忧与不安。良好习惯一旦形成,会让孩子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