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 有颜值更要有内涵

版次:09  2021年07月21日

近日有媒体报道,某地老旧小区刚置换的楼顶瓦片,就被冰雹砸出窟窿;有的老旧楼房经粉刷后外表光鲜,但遇到暴雨就“露出原形”,漏雨、渗水严重;有的施工前不漏水,施工后反而漏水。夏季极端天气频繁,对刚刚改造过的老旧小区而言,是对其功能与质量进行的特殊“天气验收”。

老旧小区改造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大好事。实践中,有的老旧小区改造后“颜值”“内涵”双提升,“由内而外”焕发生机,但也有个别老旧小区像报道中所说,“面子”上旧貌换新颜,“里子”却问题依旧,经不起检验。

诚然,老旧小区客观上存在建筑老化的问题,有些问题很难经过一场改造就彻底解决。但是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在群众居住体验和房屋质量上有合理的提升,能应对极端天气考验、起到遮风挡雨的效果,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一下雨就漏水、一下雪就受冻,居住体验没有多少实际改善,居民依然深受其苦,外观改造得再漂亮也是“驴屎蛋表面光”。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要看完成数量,更要看实际成效,不仅要好看,更要好住。重“面子”轻“里子”,不符合改造的初衷,也辜负了居民的期望。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有时是因为相关负责人从主观意愿出发,只挑显眼的、见效快的干,过分追求表面业绩。有时是因为忽略了改造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对重点、难点把握不足,遇到困难不知如何解决,只好做表面功夫了事。也可能因为改造资金并不充裕,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不按标准进行施工,导致出现质量问题。然而“面子”扮得再靓,没有坚实的“里子”支撑,一场暴雨就“颜面扫地”,毕竟老天爷不会给谁留面子。

把老旧小区改造得“好看”又“好住”,并非易事。看得见的道路、外墙等设施改造固然重要,而看不见的房屋安全、供水供电等工程更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围绕群众最强烈的居住需求,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有的地方资金有限,改造不可能全面铺开一次性改到位,应分清轻重缓急,重点突破,不做表面功夫。充分利用政府补贴、房屋维修基金、社会资本投入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改尽改。归根到底,衡量改造成功的标准不仅是工程验收的文件,更是居民良好的居住体验以及发自内心的点赞。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一项建设工程,更是一项基层治理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理念,积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改造之初就让居民共同参与决策。试想,如果居民能够充分参与,改什么、怎么改都由居民商量决定,大部分人肯定不会把扮靓“面子”放在第一位,而是希望能够解决当前“急难愁盼”的问题。多一些意见征询、民主自治、集思广益,既精准锁定群众最关心最急迫的问题,又妥善处理好改造过程中的多元利益诉求,让改造后的小区“颜值”“内涵”并重,经得起时间和天气的“验收”,民生工程才真正得民心。执笔:刘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