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补短板、还欠账、惠民生,走出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转型之路——

转型发展促“三生共赢”

■ 本报记者 刘洋

版次:05  2021年07月05日

近日,记者在铜陵经开区微芯长江半导体碳化硅晶圆片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大型机器轰鸣,车辆往来穿梭,一派繁忙场景。据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占地100亩,建设内容包括研发中心、动力厂房等,目前项目基础施工已完成,正在进行主体施工。

“该项目投资和规模较大,投产后相关产品将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对于完善铜陵半导体产业链条具有重要意义。”铜陵市发改委转型办副主任郑小保告诉记者。

铜陵于2009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近年来,该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政策支持下,一手“锻长板”,建设铜、绿色建材、精细化工等特色优势制造业集群,促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一手“补短板”,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基地、重大工程、重大专项推进计划,培育发展新材料、半导体、5G、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伴随着一批重大项目落地,铜陵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出成效。

“优势产业方面,铜陵有色已位列世界500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十三五’期间产值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已由28.8%提升到40.9%,先进结构材料产业入列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铜陵市发改委主任凌勇表示。

铜陵市在不断延链、建链、补链、强链的同时,同步推动科技引领、金融赋能、改革带动,为城市转型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该市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规上工业企业创新行动,“十三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增长74.5%、累计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64个,成为安徽唯一的“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市;实施企业上市“登峰”计划,打造资本市场“铜陵板块”,全市拥有上市公司7家,资产证券化率51%;畅通金融血脉,打造基金部落,组建运营35支基金、总规模173亿元。铜陵还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土壤”。

磷转化率平均提升0.79个百分点,残磷率进一步下降,每年为企业带来约600万元经济效益,可节约磷矿石资源6000吨、减少磷石膏固废10000吨。这是铜陵首个“工业大脑”试点示范项目——六国化工“工业-环境大脑”的亮眼成绩单。

激活工业大数据,建设“工业大脑”,推动传统产业迈向数字化、绿色化。铜陵聚焦水清岸绿产业优,一手抓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升级,一手抓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昔日重生产、轻生活的工矿型城市打造了滨江生态公园、西湖湿地公园等一批百姓乐享的城市绿色发展品牌。

“在转型发展中,我们十分注重补短板、还欠账、惠民生。”凌勇表示,近年来,铜陵务实解决遗留问题,扎实抓好民生保障,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得以持续提升,实现生活提高、生产发展与生态改善“三生共赢”。铜陵城市转型在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今年5月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