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百年 江淮逐梦

党组织星火燎原

版次:T02  2021年07月01日

在龙河口水库建设工地,女子突击队与男子突击队比赛。 田准 摄

百年党史灿烂辉煌,安徽篇章壮丽激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江淮大地留下了鲜明印记,孕育了红色基因,铸就了伟大精神,也对我们党始终不渝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了生动诠释。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迎来了“觉醒年代”。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安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传播的地区之一,是党组织创建和活动较早的地区。1923年春,安徽籍党员柯庆施受陈独秀委派来到安庆,着手建党工作,同年12月,在安庆北门外万安局一号濮家老屋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中共安庆支部,成为安徽第一个城市党支部。中共安庆支部后来发展成为中共安庆特别支部、中共安徽地方执行委员会。同样是在1923年,寒假回乡的寿县进步青年曹蕴真等根据中央指示,在小甸集小学召开了全体党员会议,庄严宣布成立中共小甸集特别支部,成为安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星火燎原,党的组织在安徽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1931年2月15日,中共安徽省委在芜湖正式成立,王步文为代理书记。

革命翻开新篇

在党的领导下,安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安徽革命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军推进至安徽时,安徽各地党组织积极策应,迅速掀起工农运动高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1927年,党中央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土地革命时期,安徽积极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先后组织发动了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请水寨暴动等60多起农民武装起义,组建了红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师三支主力红军,开辟的皖西苏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组成部分。皖西苏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一度成为中国苏区建设的典范,被誉为“人民共和国的预演”。在皖南,1934年8月黟县柯村农民起义,建立皖南苏维埃政府,开辟了方圆百余里的红色区域。

抗日战争时期,安徽是中共中央东南局和中原局所在地,是华中敌后抗日重要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华中抗战的指挥中心,是新四军主要集结地、军部所在地。党领导新四军和安徽人民,在大江南北、淮河两岸与日伪军展开了广泛的游击战争,多次粉碎日伪军“扫荡”,开辟了淮南、淮北、皖江3块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全国19块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然而饱经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却没能得到渴盼已久的“和平、民主、团结”。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重兵进攻安徽解放区,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直至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解放战争时期,安徽是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总前委所在地和重要战场。淮海战役总前委在淮北文昌宫成立,渡江战役总前委先后进驻蚌埠孙家圩子和肥东瑶岗村。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歼灭国民党黄维兵团就在淮北双堆集地区;渡江战役千里渡江,皖江占800里,“渡江第一船”就是从芜湖长江北岸出发,在芜湖长江南岸靠岸,是渡江战役胜利的标志性事件。

纵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安徽是党史许多重大事件、重大战役、重要会议、重要活动发生地,留下了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足迹,涌现了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李慰农、陈原道、王稼祥及一大批革命先驱者、著名英烈,走出了李克农、洪学智、皮定均、徐立清等130位开国将军。

建设如火如荼

1949年4月底,安徽全境大部解放。1949年4月初、5月上旬皖北、皖南区党委分别成立,领导皖北、皖南地区的党政军工作。1952年1月2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安徽省委,省会合肥,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领导安徽全省的党的组织机构正式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各级党组织领导全省人民,通过反封建的土地革命,使千百万安徽人成为土地的主人;通过城市接管、社会改造等,使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通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通过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使安徽经济建设日新月异,新中国第一炉铜水揭开工业新篇章……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安徽积极实施治淮工程,建设了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4座大型水库,开辟了城西湖等4处蓄洪区和18处行洪区,兴建了淠史杭水利工程,对治理淮河流域水患,发展水利灌溉,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1956年7月2日至15日,中共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合肥召开。这次大会是安徽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初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加快安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作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安徽人民不懈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渐发展成为新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在工业发展和农业探索试行“责任田”方面取得了成效,积累了经验。特别是“责任田”的办法,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被改掉了,但它却在安徽干部群众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一俟机会,就要破土而出。

改革敢为人先

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的改革从安徽开始。1977年,安徽省委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几个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简称《六条》),强调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试行责任制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肥西县“包产到户”和凤阳县“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展开。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按下“大包干”红手印,“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改革从农村起步向城市延伸,从农业向工业、旅游业扩展,“黄山谈话”开启了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新纪元,对外开放等重大举措不断推出……改革开放激发出“安徽活力”。

安徽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成为农村税费改革的先行区,2000年4月26日,省政府正式下发《安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减轻农民负担。2005年,安徽全省全面取消农业税,使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退出了历史舞台。

国家战略机遇下,安徽推出工业强省、东向发展、创新推动等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于2003年12月作出了实施“861”行动计划的重大战略决策,持续深入实施。“861”行动计划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激发了全省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情和创造力,是推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安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伟大精神赓续

安徽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都离不开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周恩来、刘少奇先后来过安徽,视察、指导和领导安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成员先后视察安徽,深入工厂、农村、学校,调查研究,指导工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先后视察安徽,支持安徽人民的改革创新精神,肯定安徽取得的建设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安徽,为安徽发展立起新航标、锚定新坐标、擘画新目标。

“沿途一望,生气蓬勃”“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不会变,也不可能变”“坚持科学发展,开创安徽建设新局面”“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光辉足迹永留江淮大地,对安徽人民的亲切关怀永留江淮儿女心间。

伟大斗争铸就伟大精神。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安徽人民始终举党旗、听党话、跟党走,铸就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大别山精神、新四军精神、渡江精神、王家坝精神、小岗精神等伟大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滋养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我们要铭记发生在安徽这片红色热土上的革命壮举,赓续江淮先烈的光辉业绩、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传承历久弥新的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担当,搏击中流,奋力谱写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