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 大事记

版次:T86  2021年07月01日

区划调整加快枞阳县发展步伐。  本报通讯员 王章志 摄

《醒来,铜陵!》版面。 本报记者 刘洋 摄

1953年5月1日,铜官山冶炼厂炼出新中国第一炉铜水。(资料图片)

皖江第一桥——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本报通讯员 刘敏 摄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1956年建市,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皖中南中心城市。铜陵现辖一县三区(枞阳县、铜官区、义安区、郊区)、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3008平方公里。铜陵是中国青铜文明发祥地、桐城派文化发源地,古朴厚重、熔旧铸新的“青铜文化”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桐城派文化”交相辉映。古往今来,这里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思想家、科学家、企业家和人文学者。

铜陵建市60多年来,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逐步形成了以铜、化工为主导,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是全国八大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国家级电子材料产业基地、长江流域重要的建材生产基地。现有千亿元以上企业1家、百亿元企业2家、上市公司7家,工业化率达60.3%。铜陵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平台完善、思想解放,近年来抢抓发展机遇,在推动转型发展、迈步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开启了新局面。

1.“江南解放第一城”

1949年4月20日8时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接渡江命令后,于17时开始准备炮火,摧毁敌沿江工事,掩护船只由内河翻坝入江。20时,突击部队开始上船。21时15分,24军军长王必成发出开船命令。顿时,长江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24军70师和71师冒着敌人的炮火向长江南岸进发。

1949年4月21日上午8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顺利占领铜陵县城。这是渡江战役发起后人民解放军解放江南的第一座城市。铜陵,以其“江南解放第一城”的独特殊荣永载共和国史册。

2.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在铜陵诞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铜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十分匮乏。为尽快扭转这种局面,1949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有色金属会议决定恢复铜官山铜矿的建设。其后,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从四面八方汇聚铜官山下,凭着一腔热血风餐露宿、筚路蓝缕,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历程。

1952年6月,新中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座大型铜矿——铜官山铜矿正式出矿。同年11月,铜官山冶炼厂主体工程完工。到1952年底,与矿山生产相配套的机修、发电、运输等辅助工厂相继建成。

1953年5月1日,新中国铜工业史翻开了撼人心魄的一页:经过前期反复试验和试生产,新中国的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在铜官山冶炼厂诞生。这也标志着新中国自行设计、自制设备,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建设的第一座铜冶炼厂正式投产。

1957年,铜陵有色第一冶炼厂铜料、粗铜产量首次突破双万吨,约占当时全国产量的47.4%,为新中国铜工业的迅速崛起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铜陵正式建市

1949年4月21日,铜陵解放。同年5月13日划归皖南行署池州专区管辖。1952年2月4日,铜陵县改属安庆专区。1956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铜官山市筹备处,设置铜官山市,属省直辖。由此,铜陵正式建市。

1958年6月21日,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撤销铜陵县建制,其行政区域全部并入铜官山市,铜官山市改名为铜陵市。1959年4月3日,铜陵县建制恢复(先后属安庆、池州地区所辖)。1964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撤销铜陵市,成立铜陵特区人民委员会。1972年1月,铜陵特区建制撤销,恢复铜陵市建制。1974年,国务院同意将铜陵县划归铜陵市。

4.解放思想大讨论

1991年6月8日,中共铜陵市委发出《关于在全市开展“理思路、抓落实、奔小康”大讨论的通知》。11月14日,《铜陵报》头版刊发署名“龚声”的文章《醒来,铜陵!》,引发强烈反响。1992年1月4日,《经济日报》在一版推出一组总标题为“醒来,不只是铜陵”的系列报道。随后20天,又相继推出数十篇报道,并配发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阐述铜陵经济思想大讨论的意义。一时间全国应者如云。《“西安不安了”》《自醒,时代的呼唤》等相关文章相继在媒体刊发。时任辽宁省省长岳岐峰批示将有关铜陵的报道和评论印发学习,时任江西省省长吴官正要求江西干部学习铜陵,芜湖、马鞍山两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借铜陵这把火烧烧自己。新华社等多个主流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

铜陵因解放思想而卓然挺立时代潮头。时至今日,《醒来,铜陵!》已经过去30年,但依然是解放思想的醒目标签。

5.“皖江第一桥”正式建成通车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被誉为八百里皖江第一桥,位于铜陵市羊山矶下游600米处,是国家“八五”计划的重点工程,是当时世界上同类型第3位大跨径桥梁。1991年12月15日,大桥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4.5亿元人民币。5年间,先后有60多家单位、15万人次参与捐款,累计捐款总额达850万元人民币。

1995年12月26日,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八百里皖江无桥的历史就此结束。大桥全长2592米,其中主桥长1152米、引桥长1440米、桥面宽23米,当时创造了多项第一:在建设施工中有15项科技成果当时居全国同行业第一,4项技术在世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斜拉桥中居领先水平;大桥主桥采用大跨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双塔扇形双索面斜拉桥,主跨跨径432米,居当时同类型桥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6.中国铜业第一股

改革开放后,铜陵有色抓住机遇,乘风启航,开始谋划上市。

1992年,由铜陵有色牵头、8家单位共同组建的安徽铜都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铜都铜业)成立,是安徽第一家股份制试点企业。1996年铜都铜业二届一次董事会召开,宣告新董事会成立,夜以继日工作了108天后,所有IPO申报材料全部完备并上报安徽省政府。同年,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同意铜都铜业发行A股股票。1996年11月20日,中国铜业第一股“铜都铜业”正式登陆深交所。

7.荣膺“全国文明城市”

经过12年锲而不舍的努力,铜陵市于2015年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到现在,铜陵已经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文明,是城市发展进步的标志。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铜陵人民围绕孜孜以求的文明城市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打造城市形象、提升市民素质的重要抓手,作为创新社会管理、造福人民群众的有力举措,锲而不舍地走出了一条具有铜陵特色的创建之路,让文明成为铜陵最靓丽的城市风景、最醒目的城市标签。

8.枞阳县划归铜陵市管辖

2016年1月,枞阳县正式划归铜陵市管辖,同时铜陵市撤销铜官山区、狮子山区,设立铜陵市铜官区,以原铜官山区、狮子山区的行政区域为铜官区行政区域;撤销铜陵县,设立铜陵市义安区,以原铜陵县的行政区域为义安区的行政区域。

此次区划调整意义重大,调整后铜陵市总人口达171万,区域总面积达3008平方公里,人口和面积分别增长了一倍多。调整有利于城市规模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完善部分市辖区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激发内生动力,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9.铜陵有色挺进世界500强

2019年7月22日,美国《财富》杂志正式公布“2019世界500强企业”排名榜单。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首次上榜,以营业收入268.47亿美元,位居世界500强461位。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是了解全球企业最新发展趋势最著名、最权威的榜单,由《财富》杂志在每年7月份发布。2018年,铜陵有色主产品阴极铜产量达到133万吨,居世界铜精炼企业第三位;进出口贸易总额63亿美元,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铜行业首位。主要矿山11座,包括冬瓜山铜矿、安庆铜矿、米拉多铜矿等;铜冶炼厂4家,主要有金冠铜业、金隆铜业等;铜加工厂5家,包括金威铜业、铜冠黄铜、铜冠电工、铜冠铜材、铜冠铜箔。

铜陵有色荣登世界500强排行榜后,当年7月24日,铜陵市委、市政府在《铜陵日报》专门刊出《贺信》,在致以热烈祝贺的同时,给予“开创了铜陵工业史上的不朽传奇”评价。

10.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在2016年行政区划调整前,铜陵市无脱贫攻坚任务。2016年区划调整后,枞阳县划入铜陵,铜陵也由此全面开启脱贫攻坚步伐。

铜陵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比照重点贫困县的工作力度,举全市之力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经过五年攻坚,铜陵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11.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脱贫攻坚也激活了铜陵贫困地区产业,带动乡村发展后劲全面增强。铜陵五年时间共实施到村产业扶贫项目553个,实现65个贫困村全覆盖;235个此前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由8.49万元增长到38.01万元,其中65个贫困村村均达41.64万元。通过全面加大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投入,铜陵江北区域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为全面振兴乡村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