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逐梦前行

版次:T31  2021年07月01日

淮南市凤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安徽州来绿港智慧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员工在管理水培蔬菜。该园区一期已经建成智能玻璃温室面积28万平方米,年产值超过2亿元,带动周边400余名群众实现本地就业。本报记者 李博 摄

阜南县利用湿地资源,鼓励农民发展畜牧家禽养殖业脱贫致富。图为该县中岗镇南街村村民在四里湖放鹅。 本报通讯员 杜平 摄

近年来,铜陵市义安区东联镇积极引导和扶持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全镇小型箱包、服装等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0余家,带动20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图为村民在赶制销往日本市场的箱包。 本报通讯员 梅建广 姚长生 摄

全椒县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结合我省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计划,发展“稻虾共作”生态养殖,稻虾共作面积达31万亩,亩均综合产值达6000元。图为该县十字镇陈浅村村民在清洗搬运小龙虾。 本报通讯员 沈果 周磊 摄

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惠济家庭农场的果农在采摘鲜桃。近年来,该区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致力打造“游果园风光、品百果风味、体农家风情、吃农家米饭、住农家居舍”新农村景观。 本报通讯员 武清海 摄

2018年4月,五河县大新镇府台村流转农户土地33亩建设木耳扶贫基地,帮助12户贫困户稳定脱贫,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图为村民在采摘黑木耳。 本报记者 李博 特约摄影 李向前 摄

今年初,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图为晨曦中的大湾村。 本报记者 李博 吴文兵 摄

安徽全省上下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摆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促脱贫,尽心尽力谋发展,江淮大地奋力书写脱贫攻坚的高质量答卷。

我省坚持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高质量脱贫的关键支撑,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取得了脱贫攻坚伟大成就。48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个国家级和11个省级贫困县全部摘帽,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皖北地区和沿淮行蓄洪区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彻底解决,贫困群众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迎来历史性转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徽将继续发扬脱贫攻坚伟大精神,开足马力,驶向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