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天换地的建国基业,到翻天覆地的改革大业,再到顶天立地的时代宏业,一个个革命遗迹成为红色地标,一件件革命文物讲述红色传奇——

百年奋斗路 文物映初心

本报记者 晋文婧

版次:T19  2021年07月01日

渡江战役英雄马毛姐获得的“一等功臣红布五角星”。

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王步文烈士的眼镜。

由安徽籍的革命党人创办的《安徽白话报》。

位于泾县的新四军政治部旧址。

读懂文物背后的故事

安徽是一片红色的热土,革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革命老区县就有68个,占全省县市区的64%。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重要的根据地,在我省大别山区留下众多革命遗址遗迹;新四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大抗日武装之一,在安徽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旧址;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文物在我省也有较多遗存。我省首次公布革命文物目录,勾勒出近代以来江淮大地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

通过对全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系统排查与认真核定,省文物局梳理出首批名录。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我省革命文物分布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区域分布广,58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于全省16个市。二是时间跨度长,涵盖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彰显了近代以来安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三是数量多、类型全,不可移动文物包含了战斗遗址、烈士墓、陵园、纪念碑、故居、旧居、纪念馆、纪念堂等,可移动文物有票据、手稿、书籍、刊物、武器、纪念章、历史照片、生活用品等,完整地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其中,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相关的史迹、实物和纪念设施构成了首批名录的主体内容。

浏览名录中的革命文物,可以感知安徽在中国革命版图中的重要价值:金寨位于大别山的核心区,被誉为“红军故乡、将军摇篮”,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各个时期,金寨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记录。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安徽是新四军的集中地、东进抗日的出发地,是新四军坚持八年抗战的主战场之一。渡江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合肥是渡江战役总前委所在地。因此在上述地区,革命文物相对较为集中,品种也最为丰富和多样。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的渡江战役纪念馆的“人民支前”展厅中,有一面黄底黑字的锦旗,除了岁月的侵蚀,旗子的一角有很明显的缺失。这面锦旗,曾属于一位渔民,它参与并见证了“渡江战役”。这是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06团授予“支前船工”陈正华的,锦旗的一角在渡江过程中被炮弹击穿。锦旗不仅承载了陈正华和父亲陈文义光辉的革命历程,也是军民团结一心的重要见证。渡江第一船,精神永流传。渡江战役纪念馆馆长程红说:“每一件革命文物背后,都有一段无法忘怀的历史与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为了翔实而精准地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不仅对讲解词字斟句酌,而且邀请文史专家反复勘正,让人们从辉煌党史中汲取开拓奋进的智慧和力量。”

在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展示方面,各收藏单位精心策划展览陈列,如安徽博物院的“烽火江淮——安徽革命史陈列”,以安徽区域现存珍贵革命文物为展示主体,结合历史照片、革命题材美术作品及半景画、多媒体演示等辅助技术展示手段,展出革命文物550余件(套)、历史图片400余张,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近代安徽人民的革命征程与历史功绩。

记者了解到,首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之一的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2020年成为大别山地区唯一入选全国首批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试点单位。今年5月,珍藏有大量可移动革命文物的渡江战役纪念馆,被确定为2021年度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试点单位。革命文物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只有加强革命文物活化利用,让革命文物开口讲党史故事,才能发挥革命文物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我省将继续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掘,提升革命文物展示开放水平。一系列相关活动正围绕我省丰富的红色资源展开,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让广大市民、游客在珍贵的革命文物、厚重的历史资料、复原的历史场景中切身感受建党百年的艰辛历程与辉煌成就。

保护革命文物,珍视红色遗产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旧址,位于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沙河乡楼房村周氏老宅。走进青砖黛瓦的质朴院落,一块块展板、一幅幅照片整齐排列,翔实地讲述着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伟大壮举及其在金寨的奋战历程。沙河乡党委书记熊涛说:“当时周氏老宅共67间,现在仅存30多间,我们正在组织人力物力继续维护修缮。金寨县已经把指挥部旧址修缮列入‘十四五’规划,力求恢复到原有规模,留住珍贵的红色记忆。”金寨县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列入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并在全省率先成立红色文物管理中心,专职负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为56处重点革命文物配备了保护员。

革命文物保护,坚持规划先行。近年来,我省组织编制了《大别山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战略规划》,成为全国跨区域联动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典范。同时,《独山和金寨革命旧址群保护规划》《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保护规划》等20多处国保省保规划先后完成编制。目前,全省15市66县(市、区)列入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数量排名全国第六。

只有有效保护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才能为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省文物局革命文物处副处长佘强祥介绍,我省始终高度重视革命文物工作,率先在全国出台《安徽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实施方案》。2019年至2020年,省财政设立2亿元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保护专项资金,同时省文化和旅游厅争取国家资金1.6亿元,共实施330个革命文物维修保护和展陈项目。此次公布的首批革命文物名录中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大多数都经过了精心保护和修缮,目前还有一些重要革命旧址正在修缮或处于环境整治中。如金寨县2019年至2020年争取国家、省级专项资金12342万元,实施106个文物的维修、三防和布展等工程。岳西县进行了革命文物修缮方案编制,近年来对王步文故居、鄂豫皖边区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旧址和请水寨暴动旧址群等进行了整体修缮。大别山革命旧址群、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岳西县王步文故居等一批革命文物得到修缮,环境风貌进一步改善。

通过不断努力,我省一系列革命文物保护区域改善了文物周边环境,在有效保护的同时,有力提高了红色文化遗产的美誉度和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