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凝聚精神力量

本报记者 张理想

版次:T17  2021年07月01日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宣传思想战线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锐意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奋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坚强思想保证、丰润道德滋养和强大精神动力。

理论武装勇于回答时代课题

高举思想之旗、担起守土之责、推出实用之作、发好安徽之声、培植学术之星、建好社科之家……安徽哲学社会科学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团结和依靠全省社科工作者,述学立论、建言献策,不断推出具有时代气息和安徽特色的优秀成果。

目前,省社科联联络服务16个省辖市社科联、15个县级社科联、25个高校社科联、121个业务主管社会组织以及700余个市县级学会,覆盖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部队院校、科研院所、党政部门研究机构5个方面力量,集聚约10万名社科工作者。

如何让“五路大军”和“十万人马”动起来?从2015年开始,省社科联连续4年的一号文件都聚焦“三项课题”研究。所谓“三项课题”,即各团体会员提供一份本团体年度最有代表性的学术研究成果;提供一份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的应用对策研究;提供一份社科知识普及方面的研究成果。“三项课题”精准指向理论、资政、科普三大主阵地,引导全省社科工作者回答好“时代之问”和“安徽之问”。

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全省社科界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为主攻方向,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作为研究重点,在新时代发展趋势的背景下思考时代课题,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背景下思考安徽发展课题,更好彰显社科理论研究服务决策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时效性与实效性。

立足安徽实际,当好党委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近年来,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作为省部级课题立项,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在安徽实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选题,组织团体会员及省内外有关科研机构深入调研、献计献策,写好服务大局、紧贴实际、促进发展的“大文章”。

宣传创新推动思想入脑入心

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阐释高深的道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我省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到群众心中,聚焦群众所思所盼,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广泛开展分众化、互动式、便民式宣讲,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推动新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根植基层、贴近群众,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载体,是宣讲阐释党的好政策、展示发展新成果的实践平台,已成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阵地。群众聚在哪儿,宣讲就覆盖到哪儿;群众想听什么就讲什么;群众想怎么听就怎么讲。目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在江淮大地涌现,全省16个省辖市已实现全覆盖,并不断向县乡村基层一线延伸。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闻舆论工作处于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全省新闻战线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报道到聚焦安徽科技创新经验,从推出典型人物到关切民生热点,新闻工作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一篇篇鲜活的报道、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个个感人的镜头,全方位展示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的“安徽经验”。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从出台系列政策法规,到依法查处违法网站和网络账号,我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让党的声音成为互联网最强音。

文明创建筑基固本培育新人

最大气有力的书写,源于精神;最令人振奋的变化,始自人心。我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14年,我省出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以6个专项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把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无论是文明城市创建、学雷锋志愿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还是文化阵地建设等,均围绕这一主线来谋划和展开。从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人们灵魂深处,成为江淮儿女精神世界的“价值公约数”。

“安徽好人多”是闪耀全国的亮丽名片。我省健全完善身边好人评选、宣传、学习、礼遇常态化制度化机制,评选各级身边好人。截至目前,我省有22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153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全国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榜”入选数均位居全国第一。

文明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软实力。2020年11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滁州市、黄山市、宿州市、阜阳市4个市成功入选地级全国文明城市,我省新当选数位居全国第二,至此安徽省共有12个省辖市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总数位居全国第二。金寨县、广德市、宁国市、歙县、桐城市入选县级全国文明城市,我省县级全国文明城市达到8个,总数位居全国第三。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的醒目标志。我省建立健全招募注册、嘉许回馈、服务记录、供需对接机制,引导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扶贫济困、环境保护、赛会服务、应急救援等,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项目化制度化。特别是在去年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中,我省有8万多个志愿服务组织、230多万名志愿者奔走在一线,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