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技术化操作伤害名著

■ 袁跃兴

版次:11  2021年06月18日

时下,“AI续写”名著在一些视频网站非常火爆。经过“AI续写”,人们原本熟悉的名著中一些情节变得夸张而又奇诡,名著经过这番操作后也化身爆款爽文。但数十万播放量的背后,是AI续写名著所引发的争议和忧虑。

蒲松龄的《狼》是最近最热门的一篇“AI续写”文章,播放量超过60万。续写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画面是几匹凶恶的狼的照片,配以字幕和配音,全篇文字不足千字,讲述了一个无比辗转曲折又血腥黑暗的故事:屠户一直逃跑,但还是被两只狼吃掉了;这一幕被两个乞丐看到了,狼又咬断了两个乞丐的喉咙;县衙派出20名衙役去捕捉饿狼,大败而归;知府派出300名军士去抓狼,两只狼发动了奇袭,300人全军覆没;狼还袭击了几座城市,血流成河……最后,两只年迈而死的狼的尸体在深山中被发现。

在被“AI续写”的《范进中举》中,范进一斧子砍死了胡老爹,又砍死了前来为胡老爹报仇的兄弟以及一些劝说的人,已然变成了见人就杀的狂魔,村民们纷纷搬离刘家庄。而在续写的《红楼梦》“黛玉葬花”的情节中,林黛玉成为穿越者,王熙凤是来帮助她解决掉“狂童”贾宝玉的,而贾宝玉就是林黛玉在当代所看的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男主角,曹雪芹也同时出现,调戏林黛玉是娇俏的“小娃娃”……此外,鲁迅的《孔乙己》《故乡》,外文名著《变色龙》《百万英镑》等,也均有被“AI续写”的令人目瞪口呆的情节。

近些年来,我们不断看到AI(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文学创作领域的报道,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出版了其创作的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去年,首个人机共创的华语科幻写作实验项目《共生纪》产生,这标志着人工智能(AI)进入小说写作领域。

对于AI介入人类的文学写作乃至精神生活领域,人工智能的创造技术与人类的思想、情感、精神和创造力的博弈、挑战,以及人工智能的写作伦理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和争议的焦点。此次“AI续写”名著,也充满了争议。从本质上说,AI文学写作仍是一种技术性的机械复制,作品不可避免地缺失文学创作中所包含的人类精神生命因素,以及人类的审美感性经验。也正因如此,许多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AI续写只是游戏,没人会把它们当作真正的文学”“建立在人类以往经验的算法上来调教的人工智能,做的只是模仿人类已经探索到的规律,这种创新的‘新’是一种表面的、对过去的模仿”“没有生命的东西,又怎能发出生命的声音?”

需要强调的是,“AI续写”的对象基本都是人类的名著。之所以成为文学名著,正是因为其内容包含了全部人性的各种倾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精神性和人类性,无论在高度还是深度上,都描写得竭尽无余,后人难以企及。要想“续写”名著,创作者就必须在创作水准、风格、艺术、内容和精神等方面与原著接近,必须是经得起推敲考验的“大手笔”。而当下热门的“AI续写”名著,作品的情节却变得夸张而又奇诡,让人匪夷所思,更是对原著的一种伤害。因此,“AI续写”遭受质疑并不难理解。

说到底,AI文学写作只是一种技术化创作,是创作主体的技术活动代替了人的审美活动,技术思想取代了人的审美思想,技术意识代替了人的生命意识。它遵循的是一套技术美学,创作主体是按照一种技术思想的程序去思考文学艺术作品的生产和创作,把技术性思维扩展并延伸到了文学艺术创作中。在这种语境下,文学艺术所诉求的思想、描写的意象、展开的联想、语言的使用以及形式的安排,都被纳入了一套技术化的程序之中。

人工智能是没有灵魂的,而人类是有灵魂的。既然如此,“AI”技术又怎能创作出凝结着人类思想、灵魂、精神和审美经验的文学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