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主流大片技术升级,但“硬工业”中的“软实力”依然决定着电影的核心竞争力——

主流大片:技术与艺术并重

版次:10  2021年06月18日

白云生处:电影产业一直走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总是和技术“捆绑”在一起。除了提高电影制作的效率,电影技术手段的革新还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大制作、大场面、大明星”的大片曾一度成为票房保证和电影工业化标杆,主旋律大片的创作也不例外。创作者在掌握了高科技的今天,能够让创作回归“本心”才是最珍贵的。不要被最新的、最炫的技术诱惑,为技术去设计场面或者镜头。要把普通人的情感调动起来,从而跟观众达到共情互动的艺术效果。

风起流云:纵观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叙事方式,越来越多的影片将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感受、经历有机结合:《1921》回到百年前的历史现场,全景式再现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我和我的祖国》用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折射整个大时代的变化;《金刚川》展现了炮火下“最可爱的人”的群像力量。电影人必须常怀技术与艺术并重的精品意识,铭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使命担当。

芳草不曾歇:电影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电影工业化之路的重要动力,但是优秀的电影工业体系不仅要求技术手段过硬,更要做到故事充实、流程完善、制作精良、均衡发展,“硬工业”中的“软实力”决定着电影的核心竞争力。电影发展乃至文化进步,不能机械照搬“技术性指标”,要结合本国国情和文化特色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好的电影工业体系,依赖于导演、编剧、制片、摄影、美术、特效等各个环节同步成长,还需具备从“造产品”向“创文化”的转型升级。

唐豆:所有今天在电影院里进行的技术革新,不管是IMAX或者是CINITY,都是为了增强大家在影院里的观赏效果。《无限深度》有1600多个特效镜头,但导演依然认为,在视听体验和选择越来越多元的今天,观众之所以愿意走入影院,是因为共同的情感体验。市场的多元竞争、观众的趣味变化也在同步发生,优秀的视觉效果始终需要服务于好的故事内容。

(本报记者 晋文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