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萧县丁里镇蔡洼风景区。每年,来这里参观学习、接受洗礼的游客络绎不绝——

从红色热土上汲取奋进力量

■ 本报记者 何雪峰 本报通讯员 李兰凯 文/图

版次:09  2021年06月18日

萧县老年大学师生在蔡洼景区拍摄歌曲快闪活动。 本报通讯员 牛金岭 摄

淮海战役总前委蔡洼会议旧址(淮河战役总前委五首长合影处)。

欢快的渔鼓、舞动的色彩、嘹亮的歌声……日前,宿州市萧县老年大学的歌曲快闪活动在该县红色景区蔡洼精彩开拍,150多名师生组成合唱团、军乐队、腰鼓队、舞蹈队、模特队,通过民乐演奏、独唱、合唱、舞蹈、渔鼓等展示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共同演绎《唱支山歌给党听》,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深情祝福,激发师生们在奉献中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现场的游客们也激情满怀,同声合唱,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绘就了一幅昂扬奋进、携手前行的壮美画卷。

红色热土传播伟大真理

1948年12月16日,淮海战役进入第三阶段,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进驻萧县蔡洼村,就近指挥各纵队发动总攻。次日,淮海战役总前委五位首长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齐聚蔡洼,由邓小平主持召开了总前委第一次全体会议,这也是唯一一次全体会议,研究制定了淮海战役决战和渡江作战方案等重大问题。会议期间休息时,在指挥部屋前的石榴树旁,随军记者陆仁生拍下了总前委五位首长唯一一张合影,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和喜悦,这张照片在党史和军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光辉一页。蔡洼由此被称为“英雄会师地”和“淮海战役第一村”,萧县也被誉为“胜利之城”。

“倾家荡产支持淮海战役!”镌刻在蔡洼会议遗址广场上的浮雕,生动再现了萧县乡亲为解放军支前的感人场景。在淮海战役中,亿万民众齐动员,参军参战,筹运粮草,抬送伤员,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当年老百姓们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冒着枪林弹雨,推着小推车勇往直前奔赴炮火纷飞的战场,保证了大规模作战需要。

据景区讲解员介绍,淮海战役中,萧县组织了支前民工147203人,担架2536副,筹粮1243万斤,把全县的人力、物力、财力汇成了一股波澜壮阔的洪流,为人民军队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淮海战役胜利后,毛泽东亲笔题词称赞,这是“人民的胜利”。陈毅元帅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在萧县县委县政府的精心打造下,蔡洼现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长三角旅游系统党性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等。

红色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拍摄歌曲快闪是我校‘学党史颂党恩 庆祝百年华诞’系列活动的一部分,通过融合红色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展示独特文化魅力,营造党史学习浓厚氛围,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铭记历史,不断前行。”萧县老年大学校长张秀珍高兴地说。

加大对现有红色资源的保护力度,是确保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萧县进行蔡洼旧址杨家台子文物主体屋面翻修、全委会议场景还原、淮海战役图片布展等,修复萧宿铜灵烈士陵园广场及生态停车场、供水、供电、院墙等11项设施,摸排整理300余处零星烈士墓地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更好地发挥红色遗址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

用好红色资源宝贵财富,传承发展是关键。“乡亲们运粮忙支前,稳推车轮紧步撵,粮食弹药齐来运,日夜兼程把路赶……”日前,主流媒体推送播放萧县拍摄的《父辈的胜利》,再次把人们的思绪带进战火纷飞的年代。为讲好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萧县以发生在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旧址萧县蔡洼的历史故事为主线,拍摄历史纪录片《父辈的胜利》,以重要历史人物的回忆访谈为主要表现形式,纪念淮海战役那段红色革命岁月,启迪党员干部群众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不忘初心使命,牢记责任担当,努力作为,接续奋斗。影片将红色文化和当地独特的剪纸文化相融合,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获评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一等奖。据了解,为拍摄这部历史纪录片,拍摄组辗转上海、江苏、河南、安徽四省市,组织支前模范、参战老兵、青年党员、离退休干部等共150多人参与摄制,实地拍摄了大量视频素材。

红色土地永不褪色,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萧县充分发挥蔡洼、萧县苏维埃旧址等“红色基因库”作用,精心策划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党史国史知识进课堂”“清明祭英烈”“重温入党誓词”“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书画展”等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深悟蕴藏的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立足岗位,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矢志砥砺前行。同时,积极推进红色教育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努力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我们将百年党史、地方史有效结合起来,依托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和实物,利用声、光、电现代科技,更好的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让更多的人从淮海战役的光辉历程中汲取精神养分。”蔡洼景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刘毓峰介绍。

红色精神照耀振兴之路

“萧县的革命史,要放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大背景下去认识。要注意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让后人对革命历史有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精神光耀振兴之路。”萧县博物馆原馆长苏肇平说。

目前,萧县组织相关人员,深入挖掘调研,整理抢救珍贵的地方党史资源资料,相继编印出版《淮海决战在萧县》《萧县抗日烽火》等10余部地方教材,为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提供丰厚滋养。

“能为党员群众和学生们宣讲红色故事,奉献余热,我十分高兴!”对于“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王於昌而言,无论20余人的单位职工、还是4000多人的校园听众,他总能结合宣讲对象特点,联系自身战斗经历,通过讲党史、述军史、说发展,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厚植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目前,王於昌已开展红色教育宣讲46场。萧县“五老”人员李长钦、李鹏、周广耘等,也在义务开展党史、国史宣讲教育,成为萧县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力量。

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创新发展是最好的传承。去年以来,萧县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扇形对接江苏徐州,与徐州等周边地区60余家单位建立共享的红色资源和文化教育传承机制,规划建设县内3条全域旅游专线,形成以蔡洼、萧县苏维埃旧址、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墓、陈履真烈士墓等为轴心的红色旅游带,谋划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红色精品旅游线路,让全县红色资源在互融互通中绽放光芒,释放能量。通过不断创新,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催人奋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蔡洼淮海战役红色旅游景区接待党政团体394个,研学旅行团体119个,游客15万余人次。5月31日,由文化旅游部联合中宣部等四部门推出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萧县蔡洼景区被列入“淮海战役伟大胜利”精品线路。

用好宝贵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进力量。萧县百万人民根植红色沃土,点燃红色发展引擎,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坚持“先进制造业为主体、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思路,打造联动徐州东向发展“桥头堡”,形成“双城对接、一带撬动、三轴驱动、多组团呼应、多产业发展、多动力叠加”的扇形扩展格局,现已跻身全省县域经济20强、荣登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上榜2021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市。在红色精神的激励下,这座“胜利之城”正以昂扬姿态激荡强有力的振兴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