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助力“颗粒归仓”

■ 本报记者 沈宫石

版次:05  2021年06月17日

六月的江淮大地,一片丰收景象。在皖北等小麦主产区,由中联重科自主研发,搭载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小麦收割机在麦田中驰骋,实现“智慧收获”。

与此同时,远在芜湖的中联重科农机信息服务中心大屏幕上,一台台小麦收割机的运行状况尽收眼底。在这里,搭载在智能小麦收割机上的传感器采集收获目标、作业环境等信息,并应用人工智能视觉技术进行分析处理,生成最优的农机参数调整控制指令,传递给整车控制系统,从而得到比人工驾驶更加精准、高效的操控过程。

为了提高服务效率与精准度,中联重科农机信息服务中心通过全面升级运行,将农机装备的地理位置、运行状态等数据实时共享至全媒体交互中心,实时监测农机作业位置、路径、工况等信息,实现故障远程诊断、一键报修等服务。“三夏”期间,服务人员可通过平台监控农机设备迁徙轨迹,提前进行配件、服务力量布防,为用户提供更加主动的售后服务,助力夏粮“颗粒归仓”。

自2014年开始,中联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就在产品物联、智慧农业、智能工厂等方面进行探索,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截至目前,中联已在小麦收割机、水稻收割机、甘蔗收获机、花生收获机、玉米收获机、拖拉机、打捆机、烘干机、抛秧机9大产品线实施物联网技术,实现产品、服务的双升级,物联网终端安装量3万多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了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系统间的高效互通,提升了服务定位、远程故障诊断、异常数据分析等业务能力。

此外,瞄准智慧农业,中联自2016年起开始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水稻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在中国率先实现了智慧农业赋能的水稻全程标准化种植。这一种植方式围绕作物健康成长,低成本、多维度采集农业海量数据,搭建“天、地、空、人、农机”五位一体的数据采集体系,通过10大算法、23类模型对水稻全生长季进行管控,最终产出高品质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