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挂面的幸福味道

■ 本报记者 袁野 本报通讯员 张世巧

版次:08  2021年06月15日

手工挂面是六安市裕安区韩摆渡镇马家庵社区的传统工艺,对当地居民来说,做挂面是家传手艺,也是祖辈传下来的“饭碗”。

6月9日,记者来到韩摆渡镇马家庵居委会手工挂面示范街区,不少群众家门前都挂着千丝万缕的挂面。挂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点点银光,给小街增添了别样的风景。

在韩摆渡镇先友手工挂面有限公司里,做了30年手工挂面的刘先友熟练地把晒了一上午的挂面从杆子上取下,将一捆捆挂面掰成相同的长度,整齐地放入袋中。

“自从这条挂面示范街搞起来之后,我们家就搬到了这边。生产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先友告诉记者。

“以前挂面只在天冷的时候做,现在生意好了、环境好了,我们这里一年四季挂面生产不停啊。”刘先友说,夏天温度高,生产挂面需要加大量的盐保持韧性,这样会影响口感,“如今在示范街,我们生产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和面等工序都在空调房里进行,口感有了保证,即便是夏天,咱们街上的挂面依然供不应求。”

在韩摆渡镇马家庵股份经济合作社,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将一小捆挂面包进透明的小圆筒中,做成礼盒包装。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开始加工精品挂面,把挂面分成不同等级进行销售,这种小筒装的挂面是挂面最细最好吃的中间部分,一筒5两要10元钱,销售不错。”六安市裕安区工商联韩摆渡手工挂面协会会长骆启发告诉记者,通过与电商合作、参与企业采购等形式,合作社的精品挂面也逐渐打响了品牌,目前合作社已经研发了3种不同包装、不同档次的精品挂面,下一步还打算生产老人、儿童吃的低盐挂面,进一步打开市场。

“韩摆渡镇制作手工挂面历史悠久,长期以来,一直小规模分散经营,各项配套设施并不完善,产量也难以提高。”韩摆渡镇党委书记洪绍余说。

为促进手工挂面产业做大做强,该镇立足实际,规划建设了手工挂面示范街区,沿街弱电入地、安装庭院灯、栽植绿化、改造路面以减少灰尘污染,对墙立面进行改造,形成特色街道、特色产业。同时,推动成立裕安区工商联韩摆渡手工挂面协会。

随着手工挂面示范街区建成,手工挂面作坊对生产环境进行了改善,并且办理了食品小作坊登记证,走上了统一规范发展的道路。

如今,韩摆渡镇年产挂面300万斤,产值超千万元,全镇从事手工挂面生产的群众超过了150户。传统挂面晒出了幸福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