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提速” 为现代农业提效

■ 本报记者 史力

版次:09  2021年06月10日

6月8日,一场特殊的收割在亳州市谯城区双楼村展开。

金色的麦田里,几台收割机穿梭往返,驾驶室内却空无一人。“利用北斗定位和导航系统,配合收割机上安装的软件系统,就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收割。”麦田的主人、种粮大户焦瑞告诉记者,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一小时可以收割5亩左右。他种植了2000多亩麦子,全部采用无人收割,可以节约几十个工,减少收割成本近万元。

“收完麦子种玉米,也可以使用无人驾驶机械播种,种植精度能大幅提升。”焦瑞告诉记者,比如利用无人机械播种,从地这头到那头笔直笔直的,基本不会有误差。而人工驾驶机械往往会跑偏,有几十公分的误差,“玉米趟子横平竖直,后期的管理和收割就方便,增产增效”。

农业机械化发展不断提速,让现代农业生产不断降低成本,提升产量和效益。近年来,我省突出绿色高效导向,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绿色发展机械成为新的增长点,智能化数字化农机呈加快发展趋势。省农业农村厅农机管理处处长陈发明介绍,目前全省已有3万余台机具安装智能终端设备,实现智能化操作和数字化管理。

高度机械化,短期内就能做到颗粒归仓。今年“三夏”期间,我省共投入约20万台收割机,机收率稳定在98.5%以上。从5月27日开镰到6月8日,全省麦收进度已过九成,只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了小麦抢收任务。从结构上看,先进大马力的收割机占比越来越高,打捆机、粉碎机、烘干机也已经成为收获标配。“过去辛苦大半年,收获前一场雨前功尽弃。今年全省共投入约1.6万台烘干机,这为应对阴雨天气,防止小麦潮湿霉变提供了设备保障。”陈发明说。

机械装备的迭代更新,还减少了收获损失。6月2日上午,定远县吴圩镇西孔村外的麦田,记者与机手王来水攀谈,他一边做收割前的准备一边介绍:“你看这个脱粒的滚筒出口加了一圈挡板,网格也加密了。这样脱粒时间就会拉长,收割的就干净,也会减少麦穗的丢失。”利用这台机械,王来水收割一个来回趟,随后镇上农机管理站人员现场测定,小麦损失率为0.63%,大大低于往年的2%以上。“损失率降低一个点,每亩地大概就能多收8斤小麦。按照全省4200多万亩小麦,可以多收3亿多斤粮食。”陈发明表示。

目前,我省农机总动力达6800万千瓦,居全国第四位。全省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26.25万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22.77万台,水稻种植机械保有量5.17万台。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超全国水平10个百分点。三个主粮小麦、水稻和玉米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6.8%,87.7%,88.6%,均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下一步将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落实扶持政策,重点推广应用智能化、绿色高效机具。”陈发明表示,根据计划到202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要达到7200万千瓦。将瞄准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深入实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巩固提高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农机化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机械作业的适应性、精准性。到2025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达到83%。

据了解,我省将实施农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物联网、大数据、农业传感器等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推广智慧农业、无人农场等,开展“互联网+农机作业”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农机装备、管理服务及农机化推广融合,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