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大江阔 奋楫勇争先

版次:02  2021年05月26日

(上接1版)

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我省首批推进18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一批产业、基建类项目启动。加强对接交流,积极承接苏大天宫科技园、徐州精大车桥系列设备生产项目等沪苏浙转移转化项目。

既是友好的“邻居”,又是合作的“伙伴”。在国家批复的苏皖合作示范区基础上,我省谋划共建“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截至目前,在园区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6个方面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超2000亿元。

城市间结对共建,城区间对口合作。我省已有13个省辖市与沪苏浙17个市(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沪苏浙来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3493个,实际到位资金7490.5亿元,同比增长16.8%。与此同时,各城区立足资源禀赋、主导产业、合作基础,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沪苏浙城区对口合作。

一个个合作项目与深度融合下的丰硕成果

——聚焦打造“三地一区”,在科技、产业、开放和环保领域深度合作

从“全面参与”迈向“深度融合”,安徽紧扣“三地一区”建设,围绕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建设,与沪苏浙精准对接、等高对接、全域对接,取得了一批丰硕的合作成果。

创新,是安徽的“遗传基因”和“金字招牌”。安徽强化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深化与沪苏浙科技合作。

“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建设稳步推进,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运行,大健康研究院加快组建。与沪苏浙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和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量子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在G60科创走廊建设方面,我省牵头成立5个产业联盟、6个示范园区和3个示范基地,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实施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共同承接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科技重大专项,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

新兴产业发力,打造“大集群”,构建“大链条”,实施“大项目”。我省联合实施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协同建立长三角车联网、大数据等10个产业联盟,布局建设首批131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超级中试中心启动建设;总投资2200亿元的合肥长鑫晶圆制造基地项目一期完成投资420亿元……一批批大项目落地见效,长三角产业合作的成果成效有力彰显。

围绕开放平台和开放通道建设,我省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推进更高水平合作发展。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世界级机场群。全线贯通商合杭、合安高铁,全省高铁通车里程居全国第一,全力建设黄山—千岛湖、来安—六合等省际互联互通重点工程;研究制定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建设方案,开通舟山至马鞍山“江海直达”货运航线;依托合肥新桥机场和芜湖宣州机场,打造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和芜湖(京东)全球航空货运枢纽港。

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打造“绿色长三角”。我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联防联治,联合开展“十年禁渔”跨区域执法,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推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规则,研究建设方案,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十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约30亿元。

一项项一体化“红利”与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聚焦补齐民生短板,加快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

“原本要来回跑办理的户口迁移,不到5分钟就成功办好了。现在,我是个合肥人啦!”原上海户籍的徐先生拿着自己的居民户口簿,在合肥市蜀山区户政中心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徐先生成为长三角一市三省居民跨省户口迁移新政实施后,我省享受该便民措施的第一人。

今年3月,沪苏浙皖四地户籍居民在长三角区域内跨省迁移户口业务全覆盖。只需在迁入地申请办理即可,再也不用在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来回奔波。

一网通办,办事不用来回跑了;一码通行,乘坐地铁掏出本地乘车码就可以异地通用了;一路畅通,一批省际公路断头路打通连接,高铁网络更加密集了;跨省就医,门诊费用可以异地结算了……去年以来,我省全力推动民生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让群众感受到一体化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实惠与便利。

医疗资源跨省流动,医保异地结算更方便。公共卫生领域,联合组建长三角卫生健康专题合作组,协同沪苏浙建立长三角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全面实现“健康码”互认通用。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开工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专家来皖门诊接诊238名患儿。在医保报销方面,实现长三角41个城市和8703家医疗机构门诊费用直接结算“两个全覆盖”。

共建教育联盟,学术研究汇聚长三角“智慧”。在教育领域,共建长三角地区高校协同创新联盟、长三角国际商务职业教育联盟,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华东五校”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

群众办事少跑腿,跨省通办更便捷。在政务服务领域,实现104个事项“跨省通办”和政务服务全流程线上办理、线下异地办理。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安徽将进一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奋力在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征程中彰显新作为、书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