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深做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江 春

版次:10  2021年03月09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思政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极为重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极其迫切。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精神与价值层面的表现,体现一个民族、国家、政党以及个人的精神追求、目标导向、价值立场。推深做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主题主线,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活动,“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四为”定位,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听党的话、跟党走、做党的人,努力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要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和经常性、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持续发力,在推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上持续发力,在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完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机制上持续发力。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让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到,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自己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奋斗者和主力军,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做爱国奋斗的践行者、探索者、争先者;要让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广大青年大学生应笃信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航标,厚植自觉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贡献“青春之我”。

坚持“以生为本”理念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推深做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抓住根本:要把学生作为学校生存的立身之本,把提高育人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之本,把更好地服务学生作为学校改革的动力之本,围绕凝聚人、培养人、塑造人,切实提高思想教育、知识传授、资助解困、就业指导、心理疏导和日常学生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合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着力点就是要形成育人工作合力,强化课程思政工作,推动所有课程都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时消除部分管理及后勤保障人员在育人工作上的“外围思想”,从学习生活服务保障方面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强化互动:高校应当注重提高全过程育人的互动性衔接性,以育人为中心,推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前置嵌入到招生宣传中、后延至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以及跟踪服务上。注重协同:要系统梳理学校各个方面、各项工作、各个岗位、各门课程所蕴含的育人要素,推动完善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明确育人任务、路径、措施,优化评价、考核、激励及保障机制,尝试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及学生个人四位一体的育人共同体。借助网络:强化网络思维,提高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的思维与能力,把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在“面对面”与“键对键”的结合中推进“心连心”。

完善实践育人体系

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规律,教育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这要求我们必须把实践磨练作为深化内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路径,构建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内生机制。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紧扣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紧贴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实际、学科专业特色,完善实践育人体系、打造实践育人平台、创新实践育人模式。高校要注重强化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当代大学生群体,生活条件大多优越,一路在家长关心呵护下、在鲜花掌声中成长,缺乏挫折历练。高校不能一味地在“温室”里培养学生,要组织学生参与一线社会实践、生活历练,引导学生传承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培养学生苦中作乐、埋头苦干的进取精神和克服各种困难与挑战的坚强毅力;适当创造“困境”与“逆境”条件,让学生感受“红米饭”“南瓜汤”的味道,鼓励学生攻克成长路上的“娄山关”与“腊子口”;强化实化细化实践育人措施,在风雨挫折中“炼苗蹲苗”,提高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能力与素质,让学生在“骨感”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中接受磨练、增长才干。高校都应把大国“三农”教育纳入通识教育范畴。要引导各专业学生认识“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意义,了解“三农”过去、现状及未来,增强服务“三农”的自觉性主动性,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农业农村人才。要把“三农”教育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组织大学生送科技、文化、政策以及志愿服务等“常下乡”,用脚步丈量青春责任,以行动服务乡村振兴,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施展才华、历练人生、创造价值。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徽农业大学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