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殿,鲁迅笔下的“社戏”表演地

■ 本报记者 徐志纯

版次:10  2021年01月15日

学生时代,我们都曾经读过鲁迅先生写的《社戏》。文中描写的那些江南水乡的风景、乡村里质朴的村民、活泼可爱的少年,让人记忆深刻。这其中,文中所写的小伙伴们看“社戏”的地址,就是在如今的浙江省绍兴市孙端街道下面所属的皇甫庄村,当时,鲁迅的外婆家位于离之不远的另一处小乡村——安桥头村。从安桥头村到皇甫庄村可以划船一路过去,也就是鲁迅《社戏》中写的“乌篷船”或“白篷船”。2020年12月16日至19日,“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团前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市孙端街道下面所属的皇甫庄村,实地探访了鲁迅文中的“社戏”表演地——包公殿。

从绍兴市开车出发,没多久就到了皇甫庄村,整个村子依水而建,在村头,靠近水边的就是一座规模不大、但看上去很精致的像庙宇一样的建筑,这就是包公殿。据皇甫庄村村干部钱建林介绍,当地属于水乡,村民们出行、打渔时行船多,为了祈福,在清朝后期,当地人建起了这座包公殿,村民们觉得“包公清正廉洁,威严正气,能够保佑大家风调雨顺、行船安全。”平日里村民们会来这里上香祈福,在每年的农历6月16日(据说是包公生日)那天,村民们还会在这里举办庙会,庙会内容包括在河里赛龙舟、在包公殿前搭台唱戏,表达对包公的敬仰之情。整个庙会一般会延续几天,吸引了附近方圆几十里的村民前来观赏、游玩。

村民周三红一直在包公殿旁边居住,据她介绍,守护这座殿,是家中世代遵守的规矩。她的公公守了包公殿一辈子,现在轮到她们一家来守护了。平时主要工作就是“打扫殿里的卫生,有人来烧香,提供一下香烛,晚上保障烛火安全。”据孙端街道文化站站长单小亮介绍,庙会习俗从清朝后期一直持续到今天,现在每年的农历6月16日,这里仍然会举行庙会,龙舟赛也如常举行,除了自发形成的庙会集市外,他们还会组织当地的孩子们进行研学活动,将历史与现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给孩子们提供更为直观而生动的现场教育。

因为包公,远在千里外的这座水乡小村,与我们合肥“结缘”、与包公的家乡肥东“结缘”!

合肥市肥东县是包公的家乡,包公曾在河南开封、商丘,广东肇庆等地为官,留下了许多为官清廉、造福一方的故事。2019年,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合肥市委宣传部、肥东县委联合主办,新安晚报社、肥东县委宣传部承办的“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启动,两年来,采访团分别前往广东肇庆,河南开封、商丘,浙江宁波、绍兴等地,探寻包公在当地留下的故事和遗迹,与当地政府举行座谈会,加强包公故乡与外地的联动,以便更好地传承包公文化、弘扬包公精神。

据肥东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许泽夫介绍,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从包公家乡来”融媒体采访团还将继续探寻包公足迹,搜集更多包公故事,争取让更多的人了解“包公家乡”肥东的发展成就,将“包公家乡”这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传播到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