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带出草莓村

■ 本报记者 柏松 本报通讯员 秦龙

版次:08  2021年01月15日

1月11日,记者走进淮南市谢家集区杨公镇陈庙村,看到的是一望无际、成方连片的草莓大棚。大棚里,一颗颗鲜红的草莓在绿叶中鲜艳欲滴。大棚里,藏着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秘籍”。

“现在的千亩草莓大棚就是从当初55亩发展起来的!”陈庙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李多祝告诉记者,这55亩大棚是2017年谢家集区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村里把大棚租赁给有技术有能力的村民种植使用,从租金中直接给贫困户分红,全村27户46名贫困群众受益。

这55亩示范大棚犹如一颗火种,让陈庙村的扶贫产业越来越红火。当地积极引进优质品种,邀请农技专家开展技术指导,采取建立交易市场、成立草莓生产合作社等方式,支持草莓产业发展壮大,周边农户纷纷加入。

陈庙土壤、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草莓种植,所产草莓色泽鲜艳、肉柔汁多、酸甜可口、绿色无公害,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陈庙村草莓大棚已发展到1040亩,年纯收入2000万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草莓村”。

经过滚动发展,村民陈德洋经营的草莓大棚已经有6个。“以前,自己不会弄也不敢弄。后来村里建了大棚基地,先在里面打工,掌握了种植技术后,自己承包了2个棚,今年又增加到了6个大棚。”陈德洋说,6个草莓大棚年纯收入有七万多元。

“谢家集区立足本地特色优势,打造优势产业扶贫项目,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扩大产业扶贫覆盖面,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提供了产业支撑。”谢家集区扶贫办负责同志介绍,2015年以来,该区安排产业扶贫资金1162.54万元,建成32个产业扶贫项目,累计带动贫困户2014户。

经过5年持续建设,谢家集区逐渐形成一批具备优良市场竞争力及带贫减贫能力的特色产业,草莓种植、菊花种植、稻虾养殖、酥瓜种植、蘑菇种植、瓜蒌种植等一大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